当前位置:博学君>演讲稿>说课稿范文>

小学美术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说课稿范文 阅读(2.07W)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美术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

一、课题:美术的节奏

二、教材:山东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课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学生分析:

对于花边(二方连续纹样),学生并不陌生,三年级已有所接触,并初步掌握了绘制的方法,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已接触过的知识的兴趣和新鲜感,在教学设计上,把重点侧重放在掌握花边的排列规律并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尝试运用花边装饰生活用品,通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法去布置房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发现美、运用美、表现美。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仅要创设良好的人文情境,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也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

五、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花边作为切人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了解花边在生活中的应用,运用熟悉的媒材和表现手法,创造性地参与学习,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民间美术的特殊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意识。本课体现了“美术·人文”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

教材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对花边有了深入的了解,认识到花边在形状、排列上的艺术特点,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欣赏不同排列方法的花边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其装饰美化环境的功能。对生活中不同美感的花边进行欣赏,调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创造的热情。这样的学习既贴近儿童的生活,又符合中年级学生的

审美心理特点和表现能力。

六、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感知花边与生活的联系,认识、了解花边的造型及装饰的特点,学会运用花边进行装饰。

2、能力性目标:通过剪、贴、画、印等方法,能利用花边的多种排列方法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并通过本课,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美的理解更上一个台阶。

3、情感性目标:通过欣赏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壮锦等各种物品,促进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与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同学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树立互助、合作的集体观念。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了解民俗文化,珍视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七、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欣赏生活中不同的美术节奏,使学生能够利用二方连续或有规律的纹样,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布置带有民族特色的房间及物品。

八、教学难点:

如何将单独纹样有规律的排列或重新组合,创造性的设计出更多的花边排列方法,设计、装饰和布置具有民族特色的房间。

九、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彩色纸、剪刀、各种花边、音乐、有花边的少数民族物品等。

2、学生准备:彩色水笔、橡皮泥、颜料、腊光纸、剪刀、双面胶、制作好的各种花边等。

十、教学过程:

(一)、引导发现,舞蹈导入。

1、教师带领学生跟着《兔子舞》音乐有规律的跳舞,增强趣味性,并在音乐和舞蹈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2、教师请1—2位学生根据兔子舞的节奏用图案或图形表现出来,感受美术中蕴含着音乐节奏的美。引出课题。

3、教师示范,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本环节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节奏感强的兔子舞,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有规律的音乐节奏去发现美术的节奏,认识到音乐美术的共性。

更好的体现出课程整合的新理念。

(二)、学习交流,启发联想。

1、课本中“知识窗”的学习。

2、抢答游戏,让学生找出画面中出现的有规律、有节奏的景或物,并进行抢答。

3、展示具有广西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及物品,增加对广西民族特色物品的了解,增强审美意识。

4、设问:这些图案平时我们都见过,你们把它叫做什么啊?

花边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课本学习了解了音乐和美术的共性,并通过欣赏课件中展示的生活中各种有规律、有节奏的东西,进一步感受二方连续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感。灵感来源于生活,在欣赏完教师提供的实物之后,学生就有了把美融人生活的想法,这些也为后面学生进行设计花边的排列方法的环节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直观学习、开拓思路,合作探究。

1、教师通过实例(学生扮演兔子,以单独纹样的图案再现)让学生直观的复习二方连续纹样知识,并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的旋律用肢体尝试摆出更多的排列方法。

2、师示范把花边进行重新组合,学生动手尝试设计出更多不同的排列的方法:

(教师把花边撕开后,根据不同于兔子舞的音乐,把单独纹样进行重新排列,变化出更多的花边排列方法、启发、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让学生能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排列方法,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3、赏课件,从课件中学习更多的排列方法并引出作业。

(设计意图)在欣赏完大量的花边图案后,学生对花边的多种排列方式就更有兴趣了,在这一环节中,采用了表演的形式,配以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白了二方连续排列的重要性,懂得了不同的排列形式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和装饰功能、这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作业中,如果选择适当的花边排列方式来美化环境和物品,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也是解决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四)、小组合作,快乐表现。

1、学生去房间自由参观,对房间构造有个整体的了解。并把自己感兴趣的、想布置的东西记下来。综合全组意见,把本组最想布置物品反馈给教师。

2、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分小组分工合作布置本组负责布置的物品,讨论一下制作的材料和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设计、布置的人员,进行分工。)

3、学生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遇到困难的小组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分组活动是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和谐的交流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在美术体验活动中增强友谊和合作,去自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协作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交流展示、教学评价。

1、学生自由相互展示评价,展示自我,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2、教师带领大家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体现“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的教学理念,既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又注重对学生学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评判能力,同时有助于同学自己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2

我向大家说课的内容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湘版)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课《留住秋天》第二课时:树叶拼贴画。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树叶粘贴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我的教学目标是:在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秋天美景的同时,用落叶拼贴出美丽的图画,并且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因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用落叶拼贴出美丽的画面。

难点便是:怎样合理的利用落叶的形状、颜色去摆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体现"以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

1、朗读感悟法

2、情景创设法

3、小组合作法

4、评价激励法。

上述教学法的运用,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联想与创造的学习方法,结合教法和学法,运用到以下教具:多媒体课件——树叶贴画作品、胶水、剪刀、树叶等。

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现阶段,我发现学生的依赖性特别重,总是习惯性的以老师的意见作为标准,对于自己真正想表达的想法总是胆怯,怕不对,怕做错!为了克服学生的这一心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内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设计教学程序的:

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首先,用一首优美的配乐诗,唐朝诗人:杜牧《山行》,这样,一方面 可以让国学渗透到美术教学中,正好也符合了我校弘扬国学教育

的教学理念,又能让学生对秋天进行富有诗意的感悟。

2、教师示范

这个环节在整堂课中尤为重要,教师应分步讲解树叶拼贴画的具体制作步骤,以金鱼的制作步骤为例(板书)

首先:压平、观察。

其次:拼贴、修剪。

最后:整理、完成。

由此引出树叶贴画的注意事项(板书):

a、构图要饱满

b、画面要完整

c、颜色搭配好。

听完老师的归纳之后,课堂马上还给学生。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作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强了互相协作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随堂指导。

3、在学生完成作品之后,让学生以"小小评审团"的形式展示作品,相互评价,以评促进。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艺术鉴赏力的自主发展。

五、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课后运用网络、翻阅资料等方法手段搜集赞美秋天诗词歌赋,与老师同学一起共同分享。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特色就是在于:将国学与音乐很好的渗透在了美术教学中,做到了学科无界限。

本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但是,值得我深思的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将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做到教学手段多元化、知识结构立体化,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结束语

美丽的秋天已经过去,但我们并不遗憾,因为我们用双手留住了美丽,只要大家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都能从中发现美,正如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第16课《画影子》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

一. 教材分析(课件)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画影子》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课件)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影子,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景象,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课件)

教学重点是: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是: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二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课件)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我采用了《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入新课。然后问学生:“小猴子捞起的是月亮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答案只有一个“不是”“而是月亮的影子”。直接引入课题。

(二)引导启发了解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影子”这一环节。先引领学生看一组图片,通过观察后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们了解到,真实的物体与影子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画法,也了解了应该怎样画影子,轻松的解决了本课重难点。倒影真是太美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三)自主探究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添画”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出示两张相同的动物——孔雀,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两张画面中的孔雀是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找几名学生到黑板前共同补充孔雀的影子,其他学生可以动手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绘画,也可以给黑板上的学生以口头提示。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创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四)大胆创作

学生创作中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影子的特点、色彩的搭配协调、画面的整体构图等。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可以合作完成,学会自我解决问题。

(五)展示欣赏评价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师说:“生活给艺术带来了灵感,艺术给生活带来了美感。希望每一位同学善于观察、勤于动手,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这一环节能够起到让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关注和思考。

四.板书设计:

(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课题《画影子》、范画展示两部分。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创作,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快乐的人》一课是小学美术第七册第四课,本课教学以“快乐的人”为主题,通过观察,分析人体的多种优美姿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色。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在本课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材料是各种线或铁丝,这主要靠平日的收集,在本环节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养成对生活中多种废旧材料再利用的能力。

二.说学生: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生活中的线材多种多样,电线、铁丝、铜线、漆包线、麻绳、纸绳等历数不尽。运用这些废旧的材料再创作,学生们的兴趣很高,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立体的人物造型,对盘、缠等不同的表现方式也刚接触,对人体的比例掌握的也不是很好。所以对于这样一节造型表现课,学生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用不同材质的造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能用生活中的各种线材进行快乐的人的制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材作品带给人的美感。通过丰富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身边线材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教学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入,激情引趣:

这一环节,我先自我介绍,我是一个成天乐呵呵的人,比如今天,我就特别高兴,因为我可以把同学们带到多媒体教室来上课;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挫折我也不气馁,因为我想:这是生活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所以我要积极面对。听了老师的介绍,请你来评价一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引出课题:快乐的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我们要积极面对永远做一个快乐的人。

(二)领悟认知,质疑解难:

我先问同学们,哪些活动会给我们快乐?快乐时你又会怎样做?这时同学们都能说出很多快乐时的动作(唱歌、跳舞、拍手笑、骑车、滑雪、做游戏、荡千)紧接着出示快乐时的图片,初步让学生体验快乐时动态的美感,出示奥运会的会徽,是让学生体会肢体语言的魅力,出示奥运火炬手、刘翔赛跑的图片与相应的线造型图案,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了解了先造型人物的造型特点,通过欣赏图片与作品的联系,使学生感知简化、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法。

(三)反思总结,巩固升华

在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努力感受快乐的意义,巩固肢体语言在生活中特有的表达意义。

六、说反思:

在学生欣赏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什么样的作品需要装饰,什么样的作品不需要装饰就已经很完整了,这样菜不至于在制作的过程中没完没了的去装饰。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5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冀教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九课—《美丽的花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主题研究的体现这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的划分,《美丽的花边》一课属于第二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这一学习领域中,美术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对比与和谐、对比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的快乐。花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许多物品也都使用了花边来进行装饰。为更好地在《美丽的花边》一课中体现新课标理念,我将从生活入手,树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思想,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画花边的有关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了解“美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实际,我拟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花边的用途,特点和基本规律,感受花边的秩序美

2、能力目标:⑴了解和尝试电脑绘图板中的复制、粘贴,旋转等技巧,并能够制作出美丽的花边

⑵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⑴喜欢电脑美术,愿意用电脑绘制作品。

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与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花边构成组合的特点和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掌握画花边的基本骨式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微机室每人一台电脑。

学生:寻找生活中有花边装饰的实物。

本课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根据教材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情境激励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做法如下:

1、情境激励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有一些是比较枯燥的概念知识,对于这类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甚至厌倦。针对这种情况,我以竞赛游戏导入,把本课的知识点设计成“特点关”、“判断关”、“骨式关”与“应用关”,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为竞赛形式,并把这一情境贯穿于整堂课,把课堂变成赛场。通过创设这种竞赛情境,把枯燥无味的说教变成了紧张刺激的游戏,学生在玩乐中整体感知了知识点,在不知不觉中愉快的完成了学习过程,同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课标》中也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配合教学,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在各教学环节中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加到动脑的活动中来。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三、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叶圣陶的这一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我的做法是:教法学法针对小学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1、引导合作探究: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掌握画花边的基本骨式,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运用课件出示了四幅不同骨式的画花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两个问题

1)、这四幅画花边分别是以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2)、如果用箭头来表现的话,你觉得应该怎样表示呢?

等学生讨论结束以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来汇报。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于学生是自己经过 “观察—思考—讨论”这样的过程找到的答案,所以对这一知识会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这样即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又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2、学生参与多种评价方式:

在本课的评价过程中,我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简评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活动。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想法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提建议最后由教师进行简短的评价。这样把空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分析概括能力得到锻炼、欣赏水平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培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小游戏(报数)创设竞争情境并组织学生按组分成四个竞赛小队,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种竞争的欲望。

(二)、小组竞赛、感受新知:

1、竞赛第一关“特点关”;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竖一横两幅纹样,让学生找一找这两幅纹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从而推出画花边的概念“以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排列而成的纹样。”(板书课题:画花边)

2、竞赛第二关“判断关”:

在了解了画花边的特点后,教师接用课件出示五幅纹样,让各小组进行判断“哪些是画花边,哪些不是画花边”并说出理由。

3、竞赛第三关“骨式关”: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四幅不同骨式的画花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纹样的排列方式,说出各自的特点并尝试用箭头表示。

4、竞赛第四关“应用关”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侧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用到画花边”使学生能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等学生发言结束以后,教师在用课件播放欣赏图片,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5、欣赏范图:

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欣赏图片,使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欣赏美丽的图片,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布置作业:每人用学到的画花边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小手帕”

(四)、评价活动:

教师选出一部分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先自我评价,然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简评。

(五)、课后延伸:

教师安排学生课后考虑“你准备把你设计的纹样用在什么地方?”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知识系列的一部分。教材中编入了法国画家安德烈·德兰的绘画作品《查灵克罗斯大桥》,该画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色,表现出画家对城市清晨的强烈感受。画中的树木、道路、汽车、行人都有一种动感。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不为旧的画理所囿,大胆施彩。这幅画作正是画家时断时续地追随野兽派风格的代表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此画引导学生感悟对比色在绘画作品中的强烈、活泼、跳跃等美感。课本还选用了一些运用对比色画的图案,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对比色在画面上的作用。课本的几幅学生作品,有助于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启发学生创作构思。

二、学情分析

色彩,在孩子的心中是美妙的,是神奇的。他们往往能用自己的小手创造出我们成人想象力所不及的童话般的美丽。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除去这种对色彩的情感表现,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色彩方面的知识,例如前~课的教学内容《色彩的对比》,使学生对色彩的对比关系有了基本的认识。本节课,可以说是从前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色彩对比知识。利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让作品“跳跃”起来。进一步增进学生对色彩的视觉规律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中我以色彩为主线贯穿,依托视觉形象引导,在动起来做,在教学中采用活动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富有动感的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关系,提高色彩感知和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画面动感。

难点: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六、教学准备

教具:教师范画、备用的学生用具、多媒体。

学具: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教师(播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张很有意思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上内容感觉是动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图片是静止的,但是却给了我们动的感觉。那么大家再来看看这组画面,哪幅给你动感呢?(黑白的很安静,彩色的有动感。)

教师: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画面产生强烈动感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让色彩动起来》一课。

【设计意图】以两张神奇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注意,设疑激趣,再观察内容相同的黑白和彩色两张图片,一步步、由浅入深地引发学生思考,进入学习情境。

(二)探索新知

1.复习对比色知识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色彩的对比,你还记得哪几组对比色呢?谁来说一说?(红一绿、黄一紫、蓝一橙。)

教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盘水果(盘子与水果的颜色分别是三间色和三原色),你们觉得老师把水果这样摆在盘子里,水果和盘子间的色彩视觉效果是最好的吗?怎样摆放才能让他们看起来更有视觉美感呢?

(学生表述,教师粘贴。)

2.感受生活中的强烈对比

教师(出示图片:儿童滑梯、室内装潢、鹦鹉):像这类对比强烈的色彩也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3.感受艺术品中的强烈对比

教师(出示图片:农民画):画家分别运用了哪些对比强烈的色彩?(农民艺术家们大胆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让画面有强烈的视觉印象,从而表达他们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师(出示一幅国外作品: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斯大桥》):他运用了哪些对比强烈的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运用了红色与绿色,蓝色与黄色等对比色……)

4探究总结

教师:是不是画面中只要有对比色就能使画面有更强的动感呢?来看这样一组图(出示图片):同样的5种色彩,哪个给你的动感更强呢?为什么?(第二幅动感强。色彩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相邻的两个色彩对比强烈。)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组图。这两幅图排列顺序相同,哪个动感更强烈呢?为什么?(第二幅用了波浪形的线条,形体上增加了动的感觉。)

教师肯定学生们的观察很仔细,分析也很到位。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1.画面中相邻两色之间强烈的对比;2.造型的动感。

(三)教师示范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两组色彩图片的对比,让学生从相邻色的顺序和造型变化两方面的不同,得出结论,体现探究性学习。

教师展示两张分别用水彩笔、油画棒完成的范作。

教师:作品分别是用什么绘画材料表现的?”

学生欣赏并回答教师提问:油画棒、水彩笔。

【设计意图】老师以谈话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色彩感受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恰当地运用对比色;引导学生感悟画家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可以采用的三种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心情。

(四)创作表现

(一)布置作业,提出要求1.创作一幅具有动感的色彩作品。

2.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

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明确作业要求,选择材料进行创作。

(二)教师辅导

在学生们绘制了十分钟左右时,教师巡视学生的创作情况,并及时结合学生的作品提出自己的建议。对画得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同时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作业要求,进行有目的地创作。在学生进行创作时,不要马上进行辅导,等十分钟左右再辅导,这样更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创作思路,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引导式辅导,能保护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五)作品展评

完成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展示,让学生从色彩、造型、内容、情感表达四方面,对作品给予评价;同时教师及时点拨、引导,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

教师:在这节课中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色彩带给我们的富有动感的美,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每个同学都能有善于发现美的双眼,有善于创造美的双手。

【设计意图】在评价这一环节中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培养学生自评与他评的能力,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促建学生的发展。

(六)拓展延伸

1.播放,展示拓展内容:生活中色彩对比强烈的建筑类、服饰类的图片。

2教师小结,延伸本课主题。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让色彩动起来”,了解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在艺术品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正是认识到强烈的色彩对比,我们的生活才能像色彩一样跳动起来,生机盎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选一步感受对比强烈的色彩的实际应用,发现对比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七、板书设计

一幅漂亮的板书能唤起读者的情感,给人美的享受。这课的板书分三部分,课堂,知识点,师生作品三部分,这样的设计清晰直观,简洁易懂,重难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