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学君>演讲稿>说课稿范文>

精选小学说课稿范文汇总五篇

说课稿范文 阅读(1.39W)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小学说课稿范文汇总五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用字母表数》。《简易方程》是小小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联系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由于小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的、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有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小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不同,而这些知识和规律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里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

2、教学目标:原教案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是以“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作为标准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的,根据认知领域发展的不同层次将整体目标分解成“认知——学会——掌握”,要求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由于仅仅着眼于认知的角度,单纯以知识技能的掌握为标准来分解目标,因而由此而形成的学习目标是缺乏“整体、系统发展”的意义。新教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小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小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小学生学法

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小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小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再通过一系列活动,小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进一步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再通过各种联系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发掘不同层次小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挖掘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活动

1、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原教案的导入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上是按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的,思路在继续“教教材”,不仅教学过程一般化,小学生也没有真正进入积极能动的学习状态。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从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更是一种创造和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小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使小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本节课抛开了教材中的原有例题,从小学生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我们认为选择这样的材料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数学学习材料的发展,能促使小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组织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故在新教案中的导入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是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包括教师自身的优势、特长)所设计的。课前谈话就足以激发起小学生的兴趣,用“帅、酷、牛”等时尚用语及一首儿时的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深深激发小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一则“失物招领”和“畅想年龄”激发小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小学生眼前一亮有了新鲜感。同时还注重调动小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小学生主动去畅想自己和老师的年龄,购买喜欢的物品,既直观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2、以小学生生活经历为素材,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到数学角度。原教案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忽略了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认知特点。新教案的学习活动重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在“失物招领”中,引导小学生分析得出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又大胆调用小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变得易于理解掌握。小学生对于怎样用单价、数量求总价已经很熟悉,因此,我就直接让小学生按照教师的特殊要求自由选购食品,并列出求总价的式子。经过分析,概括得出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在这节课的练习中,安排了以下几个情境练习:从儿歌“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中感悟、理解代数式的意义;根据相关条件用代数式表示任课老师和听课老师的年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新意。

3、“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原教案中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也忽视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达到高涨。新教案中教师则充分注意到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引导和在“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情景条件下才能有效发展的特点。因此教学整体上更具有系统性,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也更紧密,更多的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问题进而萌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导小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最后是综合运用,在练习中加以巩固。这一过程的设计使小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都得到了广泛的调动。使学习过程不仅具有了“最近发展”的意义,而且也是“经济化”的。

4、关注不同发展水平小学生的继续发展需要。原教案的作业和反馈都是较单一的,形式上和要求上还不够多元。在新教案中教师考虑到了不同的小学生完成作业的量上可以有差异,尤其在在反馈上采取的形式和评价也是多样的,比如教师评价、小学生自己一自己喜欢的方式评价自己,并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水平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反馈。

5、自主的问题情境,开放的练习视野,引发了蓬勃的思维活动。小学生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家人年龄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材料,从而使其对知识的掌握由形象感知迈向抽象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发展性练习中得到有效拓展。一是深度的拓展。“男生a人,女生b人”,从只有一个字母,跨越到含有两个字母,认知的思维已走向深入;二是广度的拓展。“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小学生在想方设法提问的过程中,势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反思检阅自己的已有知识模块。这样一来,学习呈现出了一种整合性的态势,知识的范围已走向宽泛。因此,用这样一个发展性练习结课,真可谓意味深长!

五、本节课引出的几点思考

1、课程改革的关键还是教师观念的改变,重视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让小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通过符合小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让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堂的活动设计得有实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要解决“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还要解决小学生“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重视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一定要联系小学生的实际,以小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特点为出发点。

3、小学生的学习应着眼于小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重视小学生的差异性,不能把一堂课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和结果,更主要的是方法和兴趣的引导上。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说课

1、教材

通过第9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懂得“好的生活不能坐等得来,要靠勤劳的双手”,通过第10课的学习,学生应该知道“不断动脑筋,找出缺点想办法,才能使生活用品不断改进”,而本课是对第9课和第10课的综合和提升:让学生从故事和实例中明白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改进用品、改善生活都离不开这两件宝,只有用好这两件宝,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2、学情

通过第9、10课的学习,学生已知道双手和大脑的用处,但对于大脑和双手哪个更重要不太明确。

3、教学目标

知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初步懂得只有手脑都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尝试动手、动脑来改善和促进自身的进步。

4、教法

“生活性”和“活动性”是二期课改的灵魂。在设计教学时,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活、现实生活“做文章”;采用辩论、辨析、实践等活动让学生逐步明理。

5、学法

实践体验法:当学生懂得了只有手脑都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后,通过“变魔术”的游戏使学生体验运用两件宝取得成功的喜悦。

6、实施: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目标为“知道每个人都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初步懂得双手和大脑对人们非常重要;体验运用两件宝取得成功的喜悦。”第二课时目标为“联系实际,让学生懂得只有手脑都能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尝试动手、动脑来改善生活和促进自身进步。”

对于儿童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只有引导儿童学习和学会创造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因此,教学时我将学生已明白的道理(通过以往教学)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使教学的全过程体现为生活化德育。如:在教学的.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复习的环节,唤起学生的记忆,随即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辩论——手和脑究竟哪个重要,等学生明白道理后,又拿出现实生活中一些错误的认识让学生辨析,进而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到两件宝缺一不可。

活动化教学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体验活动。如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发给每一个学生一张彩色纸,让学生动脑动手做“变魔术”的游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到:双手和大脑人人都有,我们只要充分用好这两件宝,才会创造出更好的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体验者和创造者。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2)初步懂得只有手脑都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3)尝试动手、动脑来改善和促进自身的进步。

2、教学内容:

利用教材中的“故事园”、“小舞台”、“聪明豆”等完成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

双手和大脑这两件宝一个也不能少。

4、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

整堂课突出“活动性”,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明理益智。

5、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彩色纸

(2)学生:剪刀

6、教学时间:

两课时

7、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教时

活动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们,丁丁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通过第9、第10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丁丁每天早上喝牛奶、吃早餐,放学回家看看报纸;他们家的电视机也从爷爷、奶奶时的12寸黑白电视机到了现在的43寸背投式彩色电视机。

那么,你们知道丁丁家的幸福生活是靠什么得来的吗?

2、揭示课题:对呀,幸福生活是靠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大脑和双手就是我们人类的两件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课《人有两件宝》。

3、齐读课题。

活动二:听听说说探究明理

1、大组讨论:这两件宝贝谁更重要呢?有一天,“大脑”和“双手”为这事吵了起来,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自由组成“大脑队”和“双手队”进行辩论。

2、故事明理:他们各有各的说法,谁也说服不了谁,我相信小朋友听完《阿勤和阿聪》的故事以后自然就有结果了。

(1)听上半部分故事:

讨论交流:阿勤双手这样勤巧,做了这么多凳子为什么一个也卖不出去?阿聪这么聪明设计了这么多凳子草图,为什么只能挂在墙上自我欣赏呢?

同桌讨论:怎样才能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你们能不能帮他们出出主意?

(2)师简述半部分故事:

阿勤和阿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久,阿勤学会了设计,阿聪学会了制作。后来,他俩索性合作开了一个作坊,生产出来的凳子既美观又实用,大受欢迎,人们排着队争相购买。

现在你能说说手脑哪个更重要了吗?

活动三:学习儿歌巩固道理

1、出示儿歌

2、跟读儿歌

3、齐读儿歌

活动四:辨析真伪再次明理

1、辨析主题:有人说科学工作者只要动脑就行了,清洁工人只要动手就行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2、小结明理:对呀,科学家要动脑思考,但也离不开动手做实验;清洁工人动手打扫也离不开动脑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活动五:手脑并用体验感悟

1、动手实践:双手和大脑人人都有,只要我们好好利用他们就能学好本领,做出成绩。接下去,就让我们动动脑、动动手,把我们手中的纸变长。只能用剪刀剪,不能用别的工具。

2、总结提升:刚才,小朋友们先通过大脑想办法,然后又用灵巧的双手配合着大脑的想法,把纸变长,真了不起。是的,做任何事都离不开手和脑,愿我们多动手,勤用脑,用我们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谱写生活最美好、最动听的乐章。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教材简说

今天我上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29课《掌声》,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从而体会到掌声的巨大作用。

二、教学理念

重视人文素养和文化积累,强调阅读感悟和语言运用,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强调开发,引导创新。

三、教学设计

1、引入。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我在提出了读书的要求——在读流利的基础上读出感情。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几次掌声,划出文中写掌声的句子。课题引入简短精要,紧扣教学重点。

2、精读。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两次掌声展开。让学生找出描写掌声的句子后读一读,就让他们说说教室里为什么会骤然间响起了掌声?这是一个怎样的英子,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当老师点到英子的时候,她的神情动作是怎样的?等几个大问题,把课文1、2、3自然段都带进去了。探究点抓得准,探究的有深度,学生经历了强烈的情感体验。第二次掌声的处理是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教室里又会响起热烈的掌声?英子得到掌声后心理会想些什么?等几个问题略显简单地教学过去了。教学重点很突出,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情感的提升。由于学生对文本体会得很深刻,所以,通过从怎样的英子变成怎样的英子这个大问题很自然地让学生体会到掌声的巨大作用。例如,旧有一生在课堂上说这是完美的英子,老师立刻抓住生成时机,让该生说说为什么你认为此时的英子是完美的,该声说:“英子只是行走不方便,其它方面并不比别人差,甚至更好。现在她克服了自卑的心理,勇敢地表现自己,所以我觉得她是完美的。”说的多好啊,体会的多深刻啊,这不就是老师苦苦追求的结果吗!所以说体会应该是建立在良好的理解上的。

4、整堂课教学环节紧密,环环相扣,但我不忘语文课的语言训练。例如:骤然、犹豫等词语的理解,鼓励的书写指导,并且把这些语言文字的训练很好地结合到阅读理解课文中,相铺相成,相得益彰。

5、对作业的设计,我分三个层次——读、抄、写。在预设中,我猜想选有感情地读课文和抄写感受最深的句子的学生会比较多,那么,我会让学生读读句子,并说说体会到什么。结果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出乎意料得选择了给英子写回信,那么我灵机一动,让学生把写好的回信装在信封里,写上英子收放在传达室里,并耐心等待英子的回信。显然,学生很有兴趣,我们艘知道肯定是老师写的回信,但是形式上这么一变,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薄的认识,望大家指正。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四单元的内容。

2、 教材简析:分数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的新内容,它又是学生对分数理解的关键,本课的学习还为以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让学生通过课件中的动画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算理,并且明白只有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子才能相加、相减的道理。使学生通过操作明白算理,在“动”中思、在“动”中悟。

3、 教学目标:经过我对教材的分析与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思想目标: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4、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与计算简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二、 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 从生活情景出发,以游戏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与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2、 大胆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学,使全体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 在学生的反馈中,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三、 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决定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件中的动画演示自己归纳、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概括的同时,自己尝试对分数加法的计算,并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将分数加法的算理初步理出一条思路。

3、充分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增强合作学习的合作精神。

4、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充当老师的角色,自己出题,学生自己解答。

四、 说教学过程:

1、 为了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在复习中,设计了一个“过关游戏”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计算回答的同时,也将分数的含义理解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加深,为新课内容打下基础。

2、 在新课以前,我出示一个探索实验的动画图,让学生直接根据演示列出算式,然后告诉学生知道为什么:+=,接着就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样可以使课题很自然地渗透到学生脑海。

3、 在例1的教学中,我决定采取让学生读懂题目以后,自己分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再试着进行计算,并把自己的思考方法告诉自己的小伙伴。我想通过这种方法,一定可以使学生人人动手、动脑,体现出自主探索学习的优越性。

4、 就课标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并在具体的生活情意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因此在例2的教学中,由于有例1的基础,我让一个学生直接列出算式,算出结果以后,再特别指出:“”这个分数有何特点,然后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白实际就是一个单位:“1”可以直接等于“1”,并且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等于1的分数,请学生举例,同时使学生明白等于1的分数有无限多个。

5、 在分数减法的教学中,由于有了加法的基础,所以我决定大胆的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探索、推理,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将分数减法的算理记在心中。尤其在例4的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思考,明白为什么要把“1”看作“”,而不看作其他分母的分数的原因。

6、 在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完成后,我准备引导学生完整的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且教师板书在黑板上,以利用学生的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记忆。

7、 课堂练习是一堂课的关键部份,所以我在学生完成了课本相应的做一做以后,鼓励学生自己上黑板出分数加减法的题目,再请其他学生来完成,通过这个环节的练习,我想学生一定具有极强的课堂兴趣。

8、 最后,我还安排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记、在欢快的气氛中,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刻入学生大脑。

五、 板书设计: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我特将板书设计如下: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以新课标为准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一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愉悦、兴奋的氛围中自然接受所学的知识内容,并让学习内容能在实践中得到升华,为后面的学习分数打下基础。我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在以上教学设计中,肯定会出现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们批评指正,欢迎多提宝贵意见。非常感谢!

小学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英俊少年》的插曲,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少儿歌曲,《小小少年》这首歌曲旋律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有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达主人公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歌词也表达了大部分少年儿童的心声,容易引起学生们心灵的共鸣,歌曲难度不是很大,朗朗上口。

二、学情分析

由于我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因此学生的音乐基础和歌唱水平不是很好,所以我降低了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安排,我把学会歌曲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初步认识感受附点八分音符。

三、设计理念: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本节课通过师生谈话引出学生平时中的烦恼与挫折,接着激发学生用歌声表达自己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在学唱曲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从而突破重难点。整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挖掘教材中的音乐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培养音乐素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通过用教材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启发引导法,对比感受法等。

四、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中,遇到过烦恼吗?生:有

师:那你们都有那些烦恼呢, 能跟老师说说一下吗?

师:刚刚同学们都畅所欲言说了自己的烦恼,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小小少年》这首歌曲,看看它是不是能表达出你们的心声。

2、简介歌曲。

歌曲《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英俊少年》中的主题歌,这个影片中的主人公呢是一个德国小朋友,他非常的聪明,还很爱唱歌。他的父亲被人诬陷,被判入狱,海因策和坏人展开了机智、勇敢的斗争。最终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拯救了父亲。

3、请同学朗读歌词。

4、聆听歌曲《小小少年》。

5、学习附点八分音符

(1)看一看歌曲中用的最多的节奏是什么呢?用笔画出来。

(2)听一听老师范唱与歌曲范唱的区别,哪种唱法好?(教师把附点音符改成八分音符来唱)

(3)师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2

得出结论:附点八分音符是在八分音符的基础上,延长把八音符的一半。

(4)听辨练习。

6、跟琴学唱曲谱,感受歌曲的弱起节奏。

7、演唱歌曲

分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演唱歌曲。鼓励学生用明亮略带忧虑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

8、在《小小少年》中小主人公遇到了不小的烦恼,他被烦恼打倒从此消沉了么?他是怎样做的?我们同学的年龄跟他相仿,也许在某一天你的烦恼也会悄悄来临,希望你能象他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将困难克服掉,勇敢的迎接生活的挑战,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9、课堂延伸----欣赏德语版的《小小少年》。

10、作业:回家把《小小少年》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