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学君>心理教育>心理学书籍>

《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找到并直面,那个无法面对的自己!

心理学书籍 阅读(1.9W)

《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最适合您的才是最好的书!

《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找到并直面,那个无法面对的自己!

关于失眠,一本流传近30年的哈佛大学研究员重大研究成果失眠了,数羊、喝牛奶没有用!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并直面,那个无法面对的自己!

也许很多人都曾因生活琐事,因工作变动,因年龄渐老容颜不在,因感情纠缠复杂不清,因买不起房结不了婚等等种种原因,困惑过、焦虑过、失眠过。某种程度的“难以入睡”“鸭梨山大”的内心是如此的不安;这究竟为什么?是否需要换个活法。真正失眠的问题根源在哪里?请打开心理自助中的生活智慧之书『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寻找答案吧!

【内容简介】

失眠是病吗?

失眠了,数羊、喝牛奶有用吗?

30年来,失眠界流传这样一个研究成果

治疗失眠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并直面,那个无法面对的自己!

大家都知道抛弃妻子是不道德的,抛弃孩子是触犯法律的,那么抛弃自己是什么罪呢?自我抛弃是比以上说那些例子更严重的罪恶,我们却总像抛弃亲人、恋人一样抛弃自己,毫不顾及自己的情感还浑然不知。而因为无法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我们在深夜一再无法入眠,如加藤谛三说,每次失眠背后,都有一个我们无法面对的自己。

在这本书中,哈佛心理导师加藤谛三用专业的心理学分析,帮你排解焦虑、抑郁、不安、懊恼等等坏情绪,引导你寻找失眠背后的自己,进而改善自己,迎接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

加藤谛三

日本知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研究所研究员,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日本精神卫生学会理事。工业咨询协会理事。

他的多部作品入选日本“生活的智慧”丛书,擅长从心理学的视角剖析现代人的内心世界,是普通民众看得懂也喜欢看的心理学自助书。

著有《我们为何如此不安》、《你累了吗》、《不高兴的生活艺术》、《勇敢做自己》、《别找借口啦!一瞬间改变,成就无限》等书。

【编辑推荐】

系列图书销量100万册,畅销近30年

有过失眠经历的人,都会大喊:我就是这样啊!

拯救无法安眠的内心

寻找失眠背后的自己

★你失眠吗?恭喜你,因为你属于0.03%最努力的群体!

★科学研究显示,越是努力的人越容易失眠,富翁比流浪汉更爱失眠。睡不着怎么办?听听哈佛大学专家给失眠者的心理学。

★本书不教你如何睡得香的各种方法,但教你重新认识自己,最终帮你安稳入眠的心理学。

★日本当代最著名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力作,赶走焦虑、不安,安抚你无法幸福酣睡的内心。

★系列图书销量百万,畅销近30年,愿每个失眠的你,都能找到共鸣。

【目录】

前言世界上最贵的幸福是好好睡一觉

序困吗?累吗?想不通就先放下吧

失眠的时候,我离自己最近

抛弃谁,都别抛弃自己

一种叫做“坚强”的脆弱

别和别人比,因为没法比

不管睡不睡得着“我还是我

活着,不是为了勉强自己

心被透支得太多,就会慢慢死去

悲伤,也是勇气

我们为何如此不安

世界有多美,不安就有多沉重

孤独,比不安更寂寞

努力,别一开始就用错方向

从getit到enjoyit

快乐抵消不了的不快乐

因为痛,所以不做痛苦的逃兵

和羞怯的自己谈恋爱

你爱不完美的自己吗?

烦恼,不过心中的一粒尘土

幸福的环境,培养幸福的人

失眠,所以累觉不爱吗

活得像滞销品一样的人生

你之所以勉强自己,多半还是因为有所希冀

什么都想要的“得不到”

凡是迎合,小心内伤

利己,不损人,也是一种病态吗?

不喜欢的人,请你果断pass

你想要的,要配得上你的失眠

从糟糕的人际关系里解脱出来

幸福,重质不重量

你讨厌的人,直接拒绝就好了

你的心被“fix”了吗?

何必为伤害你的人支付时间成本

关掉朋友圈,和自己聊聊天

引诱你失眠的野心是什么

睡不着的晚上,你在算计什么

成功≠做“大事”

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幸运

不要错在动机上

所谓做自己,就是听从内心的声音

人生不是写着“万事如意”的贺年卡

尽力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控制自己而不是掌控成败

你好了,人生就会变精彩

放过自己,压力就小了

焦虑,提升你的失眠风险

恐惧,纸糊的围墙罢了

不安的夜里,天空挂满伤害

我们不完美,但至少要对自己诚实

睡前过滤心中的不安因子

日本首富为什么赚钱

扛不住,你就睡一觉

每个人都有那么几晚辗转难眠

失眠时,请反省你的生活方式

不能给你满足感的工作,差不多该辞了

不一样的你,才是你自己

“现实中的自己”VS“理想的自己”

认清自己是最好的转换心情

没必要获得像谁,像自己就够了

爆发吧,给坏情绪一个出口

越是压抑,越是焦虑

说好不在乎的,心里也要放下

失眠99%都是因为想太多

逃避,遇见失眠

天下没有不痛就愈合的伤口

到底是入睡太难,还是烦恼太多

失眠的苦恼根本是生活的痛苦

失眠没关系,太阳照常升起

小小思维转变,幸福指数瞬间提升

害怕差评的欲望,阻碍睡眠

如果人群让你孤单,不如一个人狂欢

不要做气炸自己的河豚

心情不好时,做一件你真正喜欢的事

你的失眠和你的想法相关

把能做的事情做完就好

伸个懒腰做自己

寻找接受自己的伙伴

比起他人的认可,你肯定自己更重要

温柔,也当有力量

如果心告诉你别那样,你就别那样

即使怀疑也要试着相信

放下执念吧,没什么是非要不可

成为睡得着的类型

后记

【精彩摘录】

抛弃谁,也别抛弃自己

大家都知道抛弃恋人是不道德的,抛弃孩子是触犯法律的,那么抛弃自己是什么罪呢?

你有没有想过,自我抛弃是比以上说的那些例子更严重的

罪恶,我们像抛弃亲人、恋人一样抛弃了自己,为了没有任何

意义的讨好就背叛了自己,还浑然不知。

犯此罪的结局通常是,大家都远离你,最后只剩下你自己。

我们前面说过,欲求不满导致失眠,背叛自己去讨好他人的人通常也是内心有所欲求的人。可事实上,距离欲求的满足,就自身能力来说,又有一定距离。这样的结果就是,他们白天勉强自己,晚上怨恨自己,然后日复一日地失眠。

勉强自己的人,会有一种怨念的气场,不仅苦了自己,还会招致他人的讨厌。被周围的人讨厌,人生免不了要受挫折。任其延伸下去,问题真的可大可小。不要说睡觉了,人生的问题都可能被波及。

心理上无法自立,经常讨好他人的人,其实是在贱卖自己。因为缺乏对自己正确的价值估量,所以害怕自己不受欢迎,于是兜售笑脸一般去讨他人欢心。

这样的行为,与其说是一种贱卖,不如说是背叛。讨好他人,贱卖自己的人,实则是背叛了自己。

那么人为什么会自我背叛呢?

希望大家对你笑脸相迎,你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对他人笑脸相迎了。想获得大家的承认,即使勉强也要笑脸相迎,这时,你的笑脸(连同真实的感受)在被贱卖,你觉得勉强却还是做了就是对自己的背叛。归根结底,勉强为之是因为怕被人讨厌、抛弃的不安引起的。

为了获得他人良好的评价而对他人露出笑脸,即便他不喜欢这个人。也就是说,一个对你笑脸相迎的人,他心里其实是仇恨你的。多么奇怪的一件事情啊。

假如你很讨厌,甚至仇恨一个人,就别勉强自己对他笑脸相迎了,因为这样的话仇恨会不知不觉地在你心里堆积。

对任何人都笑脸以对的人,多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些什么的人,比如大家的好感、信任之类的。可实际上,别人并没有那么喜欢他。这时,他的心底就会堆积愤怒的情绪。最终心底囤积的情绪用别的形态表现出来,就是失眠。

被他人称赞却失眠的人,和不被他人称赞也能够酣睡的人,你会选哪一种呢?

以10元买进的糕点,希望以100元的价格卖出去,卖不出去就郁闷,日复一日。害怕被人抛弃而讨好每个人的失眠者,就是这样的蛋糕销售员。勉强自己做超出能力的事情,一边贱卖自己的笑容,一边为笑容得不到回馈而懊恼,囤积抑郁和愤怒。

为贱卖自己而被失眠伤害的人有病态要求,就是要求自己把10元买进的糕点卖到100元。

贱卖自己的人,对谁都没有防备,特别是对有病态要求的人没有防备,即使自己做出牺牲也要迎合他。迎合过后又发现对方没有给自己所期待的反应,又产生懊恼。更令人苦恼的是,即便懊恼了还不能直接跟对方表现出来,甚至假装愉快。最后,你给自己的惩罚就是接连不断的失眠。

因为这样陷入失眠的人,无法从害怕被他人丢弃的不安中走出来,就无法进入安稳的梦乡。

没必要活得像谁,像自己就够了

焦虑分两种,你意识到的焦虑和没有意识到的焦虑。

我在年轻的时候,每到没有讲义的年末就会松口气,并极力否认这种放松是因为自己能力的欠缺造成的。与此同时,几乎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得胃病,一直持续到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连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焦虑让我的胃得了病。

焦虑,即使你没有意识到,也会通过身体表现出来。如果得了胃病却没意识到,那就表明焦虑已经很大了。

事实上,很多失眠都是由没被人意识到的焦虑引起的。正是因为没意识到,很多人才会在失眠的时候问自己“为什么睡不着呢”。所以,睡不着的时候,要先排查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是否存在问题,也就是进行彻底的自我分析。

坚持己见的心理是“没有自律性、不成熟的尝试表现”,这大概就是温尼科特1说的“虚伪的自己”的心理状态。就像有些人以为自己独立了,其实完全没有独立。失眠的人要反思,觉得独立的自己难道不是“虚伪的自己吗”?

“虚伪的自己”无法和他人通力合作,还无法放松。

自己以为没什么可焦虑,可就是夜里失眠。其实还是有很大焦虑的,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这种无意识的焦虑比那些因某种具体的焦虑而苦恼的人更加严重。那么你为什么会感觉不到这种焦虑呢?这就是施瓦茨教授说的压抑性应对者。

认识不清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感觉不到焦虑,就是压抑性应对者,周围的人看压抑性应对者,就会觉得他们的态度不太自然,为人不耿直,没有能打开心扉说话的朋友。

有人或许会觉得自己大概是在焦虑方面感知很弱的人。可实际上,焦虑是太平常的东西,几乎谁都有过焦虑的经历。比如,升学考试前感到焦虑,毕业生在面试的前夜感到焦虑,进行疑似癌症的排查前感到焦虑,即使有自信觉得“自己一定会通过”“一定不会是癌症”,依旧会感觉到焦虑。

感到焦虑时,有些人会想:“我怎么会因为这种事情感到焦虑呢?我不是这么弱小的人。”这种想法背后的心理机制是,病态的自尊心在压抑焦虑。

因此我想说的是,当我觉得自己“没有感觉到焦虑”的时候,其实焦虑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忍耐限度。比起那些觉得自己“现在正在为某件事而焦虑”的人来说,这种感觉不到的焦虑

要激烈得多。因此,你会失眠。

感觉不到焦虑,其实潜意识在催眠自己说:“我已经强大到没有焦虑了。”

没有焦虑的,强大的人,就是“理想的自己”,你期待(欺骗)自己是那样的自己。而“实际的自己”只是个能感觉到焦虑的普通人。然而压抑焦虑的人,并不满足于自己是个普通人。他们觉得如果承认自己感觉到了焦虑太丢脸,简直是昭告天下自己弱小。

“我必须强大”——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必然会活得很压抑,压力很大。与其这样,不如接受自己是“会感到焦虑的普通人”,那样至少可以换得夜里安眠。

成为压抑性应对者夜夜不得眠,夜里酣睡的普通人,哪个划算?你要做好这个算术题。能感觉到焦虑的人,比不能感觉到焦虑的人好眠。当然,世界之大,也有人对我之前说的那些事情,真的感觉不到焦虑,也能睡得很好。他们是真正强大的人。但是,要牢记,自己就是自己,哪怕会焦虑,那也是自己,要接受。

说好不在乎的,心里也要放下

正如一开始写到的,人会恨上意想不到的人,表意识里你会对他心怀感恩,潜意识里却是恨着他的。在大脑中是感谢,潜意识却是恨意,让你有如此复杂情绪的人可能是你最亲密的人。例如,母亲。称职的母亲都对孩子有期望。当你通过母亲看到这种期望,可能会在潜意识里因为母亲的“不称职”而愤怒。因为母亲的希望和你的希望不相符,她没有看到你的希望。实际上是你希望母亲有的期望和母亲表现出来的希望不一致,因此,你会觉得母亲没有担任好妈妈的角色,进而怨恨她。

人要认清自己的命运,自己是自己,母亲是母亲,而不是借由别人改变自己的命运。

失眠的人,要有“我要与失眠共生”这种觉悟。本来,人生来就是不公平的。社会会同情看得到的不幸,但是对看不到的不幸却冷漠对待。

例如,烦恼会遗传这件事情,据我所知,日本的新闻媒体都没有给予过报道。不管你的经济条件有多好,只要你生而有带来烦恼的DNA,你的人生就是不幸的。

但是,包含了这些不幸的才是自己的人生,你要接受。

话说回来,对生存来说,最重要的是安全和安心,而不是幸福。

理性是通往幸福的道路。因此,我觉得在意识上是安全的道路,也许是通往不幸的道路。

《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精彩书评

为什么太认真、太努力的人,反而容易失眠?

印象中,和失眠有关的书多是和治病、医学相关的。这传达出的信息有两个:一失眠是种病,二失眠的人有病。而我们的潜意识多认为,病在身。而这类书,多半是不好卖,而且也是我们平常很少读的(除非你也觉得自己病了)。

另一方面,失眠的人,通常不会把睡不着当回事,当回事也不过是吃片安眠药,再或者按照一些好眠小妙招,睡前洗个热水澡、喝热牛奶、听轻音乐什么的。但结果往往是,喝了奶被憋醒,睡不着就是睡不着,吃了安眠药也会睡不踏实。

这不免要人发问:你到底为什么失眠?是因为你病了才失眠,还是因为失眠了才生病?你真的知道怎么让自己睡个好觉吗?

说到这里,这本《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给出了很好的回答。虽然书名明确地锁定了受众读者:失眠者,但是内文却另辟蹊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析失眠、开解失眠者,反而更能引发失眠者的共鸣。

失眠是病没错,但病理在心,不在身。而且,越是认真、越是努力、越是追求完美的人,越容易失眠。这是《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这本书的基本观点。围绕这一点,这本书对失眠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定义和解释:

一,失眠,不仅包括睡不着,还包括明明睡着了却说自己没睡着这种疑似失眠症。

二,失眠的背后隐藏着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未完成的工作,未达到的目的,未能满足自己感官的爱情、友情等人际关系。再比如,从小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呵护,心理自卑、渴望被认可、被关注等等。

三,失眠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你的生活方式。这里的生活方式,包括工作方式、交际方式、情绪发泄方式等等。作者举例说,有些人为了掩饰内心深深的自卑感,对周围的人迎合讨好,不加拒绝,有时明知办不到还要勉强自己去履行。结果,满足了别人,自己却内伤了。内伤堆积多了,自己对自己就会心生厌弃、懊恼。结果便是失眠。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关这点的论述最触动我。其实,工作中、生活中、人际交往中,很多内伤多半是勉强自己所致。成人世界的一条惯例就是不让你万事如意,难免有些时候,你要咬咬牙忍耐、使点劲扛下来。那么既然是难免的`,受伤也是难免的,我们如何不让白天的伤,在黑夜里隐隐作痛,痛得你辗转难眠呢?

接下来干货来了,作者给出的方法可谓干脆利落,比如,不能给你满足感的工作,还要让你天天加班、夜夜失眠,那不如辞了,找个自己真正喜欢的,哪怕挣得不多,至少开心;再比如,如果和一个人相处,不仅不开心,你还会觉得她让你讨厌自己、看不起自己,那就没必要对其笑脸相迎了,干脆从一开始就拒绝。

类似的,别和别人比,因为没法比;抛弃谁也别抛弃自己;没必要像谁,像自己就够……

其实,我自己的总结就是:生活要活得随心,如果心告诉你别那样,你就别怎样。别跟自己较劲。

说到这里,我想说,本来是一本心理学的书,读到最后反而觉得自己读了一本心灵成长书,或者说是励志书。其实,这是作者的一贯风格,前一段时间有一本名叫《我们为何如此不安》的书,就是如此,同样有心理学背景,结果却是能戳中内心柔软之处,引发共鸣,最后还会激荡出一些找到自己、重新面对人生的满满正能量。

这个作者本身是心理学专家,曾经一度患有严重的失眠症。患病期间接受过各种治疗、理疗,结果没想到的是,在某一天决定不再为难自己的时候,失眠不治而愈。我想,这也是他写就这本书的一个背景、动机。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肉体有体质,心灵也有心灵体质,简称心质。大多数人只会注意自己的肉体体质是否健康,而不会注意自己心质是否出了问题。做了很多努力,却依旧睡不着的人应该开始注意心质了。”如果,你很努力、很认真,却不堪重负,那么请关掉朋友圈,关掉微博,和自己聊聊天吧。

失眠,没准是在给你机会领悟些什么。不过,如果你失眠到已经影响身体健康,那还是先去医院挂个号吧。

继《我们为何如此不安》后,

加藤谛三新书《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再次引发国民思考

今年年底,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继《我们为何如此不安》之后,推出了加藤谛三的新书《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这本书从文风、内容上说基本沿袭了《我们为何如此不安》的风格,却从心理学的角度颠覆了人们对“失眠”的认识——失眠不是安眠药等药物治疗能解决的生理问题,而是需要从心理层面进行疏导的心理问题,是需要从生活方式上加以改进的人生问题。

加藤谛三作为日本知名的心理学家,他擅长从现代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出发,用心理学的论据解析,有理有据,言语虽然简单,但总能戳中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正如之前有读者评论说,通过加藤谛三的书“任何人都不理解的那部分自我第一次获得了理解”,“直到遇到他的书,我的心才从痛苦的藤蔓中解放出来。”因为通俗、易引发共鸣等特点,加藤谛三的多部作品入选日本“生活的智慧”丛书。

《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这本书也不例外,同样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书中以“失眠”这个你我日常偶尔会经历的事情为出发点,结合案例和论述得出结论:睡不着不是问题,问题是你的内心,你的生活方式。这里说的生活方式包括个人的工作方式、沟通方式、情绪处理方式、看待事物的方式,甚至你和朋友、恋人、家人的相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生活中任何你不易察觉的小细节都可能诱发我们的失眠。

事实也的确如此,大家失眠的理由小到赌气、兴奋过度,大到加班熬夜、抑郁症,让人不禁感慨,现代社会给了人类各种便捷、进步,同时也给了人们更高比例的失眠率。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社会越来越进步了,失眠的人却越来越多了,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为什们却不能在柔软的床上睡个好觉了?为什么有时候想睡却睡不着呢?同时,有过失眠经历的人,也会问,为什么实行了那些睡个好觉的小妙招,比如喝牛奶、听音乐,却依旧睡不着?《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这本书刺激我们这样去思考,同时给了我们答案。

加藤谛三在本书的序言中写到:“我不会劝导你睡前创造各种有利于入睡的客观条件,比如使用舒适的枕头,诸如此类。也不会劝导你做各种身体上的准备,如睡前泡个水温不高的热水澡,更不会告诉你很多经典睡前故事,让你在睡不着的时候数羊,睡前喝杯热牛奶……以上这些内容本书都没有。我希望通过思考‘怎么才是好的’这一心理层面的问题,让大家迎来酣睡后的清晨。”

简单说来,所谓好的,就是适合自己,而非必须通过压抑自己、勉强自己才能得到的。这是书中的中心观点。

所以,综合来说这本《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虽然是关涉心理学的,却能激发人生的正能量,引领读者找到焦虑、不安等灰色情绪背后真实的自己。所以,与其说加藤谛三的书是普通民众看得懂也喜欢看的心理学自助书,不如说是可以治愈心灵、引导人生的心灵成长书。最后,友情提示,重度失眠患者,不要指望看完这本书就睡个好觉,请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