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学君>心理教育>心理学与生活>

什么是强迫性囤积症

心理学与生活 阅读(1.5W)

什么是强迫性囤积症一:

总舍不得扔东西,又很喜欢买很多东西回来囤积的人,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很多人总是舍不得扔东西,哪怕那个东西对他已经没有丝毫的用处,但是就是不愿意扔。这种心理很多人都存在,很多人说是念旧,但是在心理学上来说,这也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我们常称之为“囤积狂”。下面,我们来看看案例分析。

洛兰的“囤积”习惯已有20年。她和儿子、未婚夫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一栋两层小楼里。她与未婚夫居住的卧室兼办公室零乱不堪,各种物品泛滥成灾。尽管他们曾尝试丢掉一些东西,但始终没能成功。

囤积不仅毁了洛兰的生活,还影响到整个家庭。洛兰的儿子不能将朋友带来家里做客。洛兰和她的未婚夫已订婚8年,但由于生活混乱,他至今没答应与洛兰结婚。

囤积狂总是想方设法记住最初为什么要将它保留下来。当一个强迫性囤积症患者试图决定将什么物品扔掉时,就好像是在经历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囤积症患者总想得太多。他们在作决定前,会非常努力地搜寻记忆,设法回忆起所有与该物品相关的情况。这一番周折后,他们才会努力作出决定。

在不停添置新东西的同时,人们还不舍得扔掉他们囤积的大量没用的东西,有人甚至因此无法正常生活。心理学家说,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学名叫强迫性囤积症,俗称“囤积狂”。

念旧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如果成为囤积狂的话,不但会对我们周围的人造成影响,还不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转移我们的偏执,避免出现这种无理性的囤积发生。

什么是强迫性囤积症二:

你是否有很多用过的东西都囤积在那,舍不得丢掉呢?吃过蛋糕的精美的盒子和包装带,一样的鞋子觉得合适要买好几种颜色而几年都穿不着,一抽屉褪色的T恤或者一大堆已经失去弹性的橡皮筋?因为怕扔掉将来还会用到……无法理性地决定把东西留下还是丢掉,整理个人物品时感到高度焦虑,拥有数量巨大的个人物品,这些都是强迫性囤积症患者的典型特征。

 什么是“强迫性囤积症”

“强迫性囤积症”,俗称“囤积癖”、“囤积狂”。是指喜欢购买、收藏、囤积一切有价值或者无价值的东西,把房子塞得满满当当的一类人,他们通常有强烈的占有欲,即使是最普通的东西也舍不得使用,更舍不得丢掉,尽管这些物品已经妨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囤积狂”并非强迫症?

人们普遍认为强迫性囤积症是强迫症的一个分支,但是最新研究发现,强迫型囤积症是与强迫症完全无关的一种独特的精神障碍。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家居协会焦虑症中心主任大卫·托林将精力全部投入到研究囤积狂的大脑内部变化上。他说:“此刻,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团体还没完全定义出囤积症的定义。我们想做的众多事情之一就是弄清楚强迫性囤积症的一些大脑机制。”

托林说:“我们发现,当一个人囤积物品时,他的大脑活动情况与平常很不相同。当这个人正想破脑袋来决定是否需要将什么物品扔出去时,似乎这个囤积症患者将要以非常繁琐的方式执行这项活动。囤积物品的.人在作出决定前,他们将会非常努力地搜寻他们的记忆,设法想出所有与这个物品有关的情况。这一番周折之后他们才会非常痛苦地努力作出让你我或许能够接受的决定。”

囤积症的病理特征有很多,而且经常会因为过去的创伤而加重,其中包括强迫囤积行为的发生,阻碍思维的集中,过分的完美主义,还有一种儿童似的逃避行为,不愿接受和丢东西有关的不适感。

 儿童也可能是“囤积狂”

与成年人的囤积症相比,儿童囤积症或许与强迫症观念和强迫性仪式行为有着更为紧密的关联。与非囤积儿童相比,儿童囤积者更易焦虑,更易产生身体不适,并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

儿童患者的囤积行为多种多样,其多样性与成年囤积者中所观察到的如出一辙。一些患儿的囤积行为是出于他们对浪费的担忧,而另一些则是由于患儿的个人身份与物品融为一体,从而造成他们在丢弃物品时会感到似乎遗失了自身的一部分一样。大多数儿童囤积症患者在维持对自己物品的控制上表现出了强烈的需求,当对物品的控制遭到外界的考验时,这些患儿会变得极度痛心,甚至采取攻击性行为。许多儿童在年幼时都会出现恐惧焦虑以及仪式行为,但随着年增志移,他们会在青春期到成年后不久这一阶段逐渐摒弃这些习惯。

 练习扔掉东西学会放弃

囤积症患者对财产的依恋如此强烈,因此很难让他们避免这种愚蠢的行为。如果让这些人扔掉一些东西,他们就会感到心情忧虑,甚至会有自杀等行为。帮助囤积症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可以从练习将依依不舍的东西“狠心地”扔出去开始。

强制的清理有可能既耗时又伤感情,并且最终并不能有好的效果。大规模的清理也许能暂时解决健康和安全隐患,但在改变囤积者的行为或囤积症的病因上却收效甚微,并且结果是问题会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