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学君>演讲稿>说课稿范文>

【实用】小学说课稿集锦七篇

说课稿范文 阅读(2.05W)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小学说课稿集锦七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 号,我今天说课的教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摩擦力的秘密。本课是在前三节课的基础上,专门介绍一种特别又普遍存在的力——摩擦力。我打算用二个课时来安排本节课的教学。现在请让我用说课的方式说一个教学片段:

(一) 游戏导入,感受摩擦力

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2位同学上来玩个游戏,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珠,看看一分钟内谁夹的多。谁来?

好,小红和小明上来。现在小红这边是A组、小明这边是B组,准备,开始。

时间到,现在老师请个同学来跟老师一起数数看哪队夹到的珠子更多呢?来,小军上来跟老师一起数。小军告诉同学们比赛结果,谁夹的多?

小红的比小明的多好多。

哈哈,老师听到下面有男生不服气了,说要他们2个人交换再比一次。好,那就交换再比一次。来,预备,开始……时间到,小军再帮老师数数,谁的多?

小明多。

这回怎么又变成小明多了呢?

哦!小华同学说:老师提供的筷子有问题,两边的筷子不一样。

有的同学观察的很仔细,发现两边用的筷子不一样,来,看看,A、B组的筷子毕竟有什么不同?

嗯!小明同学说:A组的筷子套有橡胶,B组的没有。

A组的筷子老师是给套上了橡胶,而B组的筷子老师给涂上了一些洗洁精。

通过刚才的2次比赛,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比赛取胜的要害是什么?

嗯!很多同学都说是套上橡胶的筷子

恩,很好,橡胶是关键,那同学们知道橡胶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老师提示一下,橡胶提供了一种力来帮忙夹珠子。同学们开动脑筋好好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很好,小晶同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她说:橡胶增大了筷子与珠子间的摩擦力。

同学们觉得对不对啊?有没有不同意见?都没有啊?可见大家都很智慧,小晶同学说的很对,橡胶就是起到了提供摩擦力的作用。

老师接着教你们做个实验:来大家把手拿起来,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由前向后移动,同学们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啊?

哦!小乐同学说:裤子被搓起来了;越用力移动越慢;感觉移动的过程中手变热了;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易……

恩,老师听到了好多答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现象吗?

嗯!很多同学都说是摩擦力的作用

恩,现在大家对摩擦力有没有一个详细的印象了?

(二) 从生活中发现摩擦力,建立摩擦力的概念

好,同学们大家还能不能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摩擦力?有没有同学能举例说明呢?

也许很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意识到有些现象就是摩擦力,那我们现在来看段录像资料,同学们一边看一边试着想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好,录像看完了,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举手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很好,小辉同学来,试着回答一下。

嗯!小辉同学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产生的力就叫摩擦力。好,请坐,回答的还有些不完整,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好,小军你说。

嗯!小军同学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产生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都没有啊?那老师来说。小军同学刚才补充的很好,点出了摩擦力的特点是阻碍物体运动,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啊?

哦,接触面。

所以准确的是应该是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摩擦力神秘的面纱。

(三) 入情入景,发现问题。

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摩擦力,那老师想问问大家知不知道摩擦力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嗯!要运动;要有接触面

恩,很好,同学们这次考虑的很全面,既然这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老师这里有火柴盒、粉笔、木块、橡皮擦,老师把它们这样平放在讲台的一块木板上,大家想一想:这时候有没有摩擦力产生?

嗯!没有

那么,要怎样做才能使这四个物体与木板之间产生摩擦力?

嗯!小辉同学说:用手推动他们

老师只有2只手,没办法一下推动4个,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小军同学说:把木板的一边抬起来

恩,这是个不错的好办法,那我们来试试。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在抬板的过程中,4个物体有没有要运动的趋势,有的话赶快告诉我。

老师,要动了,要动了。

嗯!好,那我们先固定在这个角度,同学们来猜测一下,老师再继承抬高的话是哪个物体先滑下来?

粉笔;火柴盒;橡皮擦……

好、好、好,老师闻声了好几种答案,大家记住自己的答案,老师来继续抬高木板看看哪种物体最先掉下来。

大家看到了吗?最先掉下来的是粉笔,之后是火柴盒,然后是木块,最后是橡皮擦。老师想先问问大家,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产生摩擦力?

嗯!有

那为什么不同的物体下滑的速度不一样,会有的快,有的慢呢?

很多同学都说因为它们的摩擦力不一样。

摩擦力的什么不一样?

嗯!大小不一样。

很好,所以说摩擦力的大小会影响物体下滑的速度?

(四) 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刚才的4种物体,你们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嗯!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外形

正好我们班分成了4组,一组挑选一个你们组觉得最值得研

究的假设进行验证,但是每组挑的不能一样哦,然后小组讨论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所选择的假设。讨论好了以后,各小组进行研究方案的汇报,大家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

恩,经过汇报和同学们间相互提意见,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有水平的选择了对比试验,那老师要再跟大家强调一下对比实验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哪些条件是要保持不变的,哪些条件是需要改变的,还要注重改变的方法。而且要留意各小组要有专门记录数据的同学。各组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选取好试验器材后,就可以开始动手实验了,老师这里提供一个实验记录的基本格式给大家,记录的同学就按照这个格式经行记录。

老师刚看了看大家的实验都做的差不多了,那现在请各小组往返报下实验说明了什么?

第一组研究的因素是物体的轻重,结论是: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第二组研究的因素是物体的接触面积的大小,结论是: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第三组研究的因素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结论是: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第四组研究的因素是物体的形状,结论是:摩擦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由此可见,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轻重和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五)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同学们看老师展示出来的图,路面上油罐车漏油了,经过的自行车和摩托车都滑倒,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刚刚得出的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结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嗯!用水把油冲洗干净;在油上面撒上几层沙子把油盖住……

同学们说说哪个办法好?为什么好?

哦!在油上面撒沙子,使得轮胎和路面的接触面变得更粗糙,就增加了摩擦力。

恩,回答的不错,撒沙子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用水冲行不行啊?其实也是可以的,只是用水冲洗没有铺沙子快,不过最终解决的办法还是要用水冲洗。

同学们看,老师这边有一把生锈的钳子,用起来已经很不顺手了,同学们有没有办法帮帮老师?大家观察下生锈的地方,发现什么?

生锈的地方是摩擦最厉害的地方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就是要减小摩擦力咯?怎么减小?

把油滴在生锈的地方。

不错,看来大家对摩擦力已经有一定了解也知道摩擦力有好有坏了,就像上面的2个例子,有时摩擦力会带给我们好处,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摩擦力会带给我们麻烦,需要减小摩擦力。我们只有科学的动手、动脑,恰当的运用好摩擦力,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由于时间关系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就说到这里,谢谢!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新起点英语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包括6个单词dog,cat,chicken,duck,bird,rabbit和句型What’s this ? It’s a ……。的学习。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读单词dog,cat,chicken,duck,bird,rabbit并能用动作来表示这些小动物;能进行简单的句型问答What’s this ? It’s a ……。

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能用英语It’s a .... 介绍小动物。

情感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听、说、读单词dog,cat,chicken,duck,bird,rabbit。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套教材的特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课教学的需要,我采用直观教学法、主观演示法、个人小组练习法、全身反应法等教学方法。坚持创设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安排本课时的教学。

三、说学法

在本课教授中我坚持以课标为指导,以活动的方式游戏为辅助,坚持“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运用观察法,模仿法、练习法、游戏法对本课的新知识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 热身 以出现单词卡片孩子们说歌谣的形式来复习前几节课的知识。

2. 导入 以五个主线人物和我的宠物来贯穿单词和句型的学习,让孩子们注意听和看出现的单词卡片,记住谁的宠物是什么动物。

3. 新授部分 本课共6个单词,我主要让孩子们三三两两练习读,增强孩子们的学习自信心,其中穿插句型What’s this ? It’s a ……, 老师通过动作让孩子试着说一说。在巩固练习时,采用两个游戏来检验孩子们对单词和句型的掌握情况, 一个是看图片说句子,如果我说的动物和图片上的动物一样,那么就和我一起说,反之则作相应的反应Ah oh.;另一个是我扔玩具扔到谁的面前,大家一起问他问题What’s this ? 他来试着回答 It’s a ……。

小学说课稿 篇3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感知力。所以我想谈谈自己对《山行》这首古诗的理解及教学思路,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杜牧的《山行》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山行》是《古诗两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掌握古人说话的方式,能根据插图和现在说话的习惯及时调整诗句的意思。

4、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前让学生诵读学过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基本未变。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 “道”,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说教学程序:

1、教具准备:课件,古筝曲。

2、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 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三、 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 指导诵读诗句。

五、 课外拓展,兴趣延伸。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放古筝曲,让古筝曲萦绕课堂,创设意境。)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意图: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揭题:让学生读两首古诗的题目,快速浏览全文,了解两首诗的共同点。意图:系统的学习古诗。

3.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第一首。请学生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意图:快速导入课文,留下时间放给学生学习古诗。

4.释题:在山上行走。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三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再电脑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意图: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电脑图片,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讲解“生处”的写法。意图“这个词默诗最容易错。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意图: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三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读好后两行。

意图: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第四步:指导诵读诗句。

意图: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确定基调)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五步: 课外拓展,兴趣延伸。

意图: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该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古诗,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纵向学习。

电脑出示:

赠刘景文

作者: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菊

作者: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让学生读读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配乐朗读。

 四、说作业设计:

1.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古代和现代都可以)

2.为这首诗配上插图。

3.有感情地背诵。

4.查询资料,了解杜牧还写过什么诗,挑选最喜欢的一首抄一抄。

小学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天天都是助残日》是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献出我们的爱心》主题之一。这一活动主题分为“认识残疾人”、“走近残疾人”、“我们来体验”和“我们应该怎样做”这几个部分。教材意在让学生理解残疾人生活的难处和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懂得关爱残疾人是全社会的责任,学习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情况优越,所以,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的思想状态;况且,在生活中对残疾人接触较少,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甚至还有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存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体验残疾人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得残疾的亲身体验,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能够理解和尊重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体验,使他们获得一种亲身的体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初步了解我国残疾人保护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教学重点:

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从而尊重残疾人,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关心落实到实践中去。

教法:讲解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学法:合作学习、 实际体验

教学用具:

1.课前布置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

2.课件:视频、残奥会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舞蹈《千手观音》

师:大家觉得这段舞蹈精彩吗(学生回答)

师:然而,表演这支舞蹈的却都是聋哑人,大家都知道聋哑就意味着他们听不到任何声音,但他们却将《千手观音》演绎的如此精妙绝伦。我建议大家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设计意图:亲切自然地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起孩子的探究热情,为顺利的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现在同学们把书翻到5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天天都是助残日》

二、讲授新课

1、走近残疾人

师: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残疾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有很多不方便,他们需要人们的理解、关怀和帮助。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被称为残疾人呢你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生:(聋哑人、盲人、智障、肢残等)

师:你还知道那些关于残疾人的资料

生:回答并齐读课本56页小资料。

学习课本57页两个故事,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给学生了解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通过对残疾人的认识和了解建立起为什么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播放幻灯片配乐(隐形的翅膀):

教师独白:在我国,目前有6000多万残疾人,他们有的看不见蔚蓝的天空,有的听不到亲人的呼唤,有的必须借助机械的力量才可以行动,可是他们却是那么勇敢、顽强,忍着伤痛,含着眼泪,微笑着,努力着追求着,并且最终取得了成功。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近残疾人、认识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2、体验残疾人生活

⑴ 师:是呀!他们用自己的坚强、勇敢赢得别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在生活中看似简单的事情,他们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甚至几百倍的努力和艰辛。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残疾人的世界,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活动一:盲人找座位

活动二:单手系红领巾

(2)体验活动结束后,请同学们谈谈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亲身的体验,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残疾人的不便和痛苦,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对残疾人的帮助意识逐步加深]

三、关心残疾人,关爱残疾人

师:是啊,几个小小的体验,已经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聋哑人、盲人,以及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种种困难,为了使残疾人生活有保障,减少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不便,国家和社会纷纷向残疾人伸出了关爱的手。国家在公共设施和政策方面为残疾人的发展提供方便。你都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盲道、纸币上的盲点、残疾人通道、残疾人福利厂等)

教师补充并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让学生知道关爱、关心残疾人是政府的行为、更是社会的行为]

四、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国家和社会通过各种途径倡导民众去关心、爱护、理解、尊重残疾人。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又是怎样去做的呢

视频:助残特辑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如果你的身边有残疾人,你怎么做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投影:平等、关心、理解、尊重、心灵上的呵护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视频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体验舞台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助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事]

那么,我们国家6000多万残疾人,他们只在这两天需要关爱吗引导学生回答:让我们伸出温暖的手,献出我们的爱心,把我们最最真挚的情、最温暖的爱送给每一位残疾人,让每一天都变成助残日。

板书课题:天天都是助残日

七、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汶川地震中,许许多多的人因为地震的伤害,在一瞬间由一个健全人变成一个残疾人,在世界助残日即将来临的日子里,让我们用亲手制作的爱心卡,为灾区人们送上祝福。

学生制作爱心卡,背景音乐响起。

八、作业

1、向身边的残疾人送上节日的祝福。

2、给灾区人民寄去爱心卡。

板书设计:

天天都是助残日

小学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我是小学生》。我的资源包里主要有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等。下面,我就以 “教学设计”为主线,对资源包的内容进行说明。

课标解读

《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纲要》中指出,小学低年级主要内容为: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培养友情。

学情分析

步入小学门槛,是孩子们成长中的关键一步。对于刚上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在兴奋和快乐之余,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的学习方式……他们会有很多的不适应,这期间师生间的彼此信任、教师的正确引导就尤为重要。教师主要帮助新生形成对入学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生活。

依据课程标准及对学生现状的观察与分析,我确立了以下

活动目标:

1、认识到自己新的社会角色,知道自己长大了。

2、懂得自己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游戏,而是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习。

3、学会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其中懂得自己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游戏,而是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学会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评价设计:

为达成学习目标,我确定了“游戏引入,明确主题;现场采访,交流感受;心理疏导,解决问题;故事励志,儿歌导行;歌声寄情,情感升华”五步教学流程。其中,第一、二环节主要落实了学习目标1。环节三主要落实了学习目标2,环节四、五主要落实学习目标3。

教学流程

学生进教室前,播放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交流。

1、游戏引入,明确主题。(预计用时6分钟)

为消除上课伊始孩子们的紧张心理,也为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本节课我以游戏引入。让孩子们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告诉大家叫什么名字,平日有哪些兴趣爱好等。问题很简单,主要想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自信、大方的表达方式。同时在游戏中放松孩子们的心情,消除上课的紧张心理。在孩子们心情放松时提问大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道是什么吗?”引入课题《我是小学生》。然后引导学生用“我叫——,是实验小学一年级四班的小学生了。”这样的句式介绍自己。这种方式,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孩子们我是小学生的心理暗示。在孩子们认识到自己新的社会角色后,二次击鼓传花,谈谈自己成为小学生后的感想和打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目标。

2、现场采访,交流感受。(预计用时8分钟)

在孩子们意识到自己新的角色后,教师现场采访,引导学生交流成为小学生后的感受。大多数学生在兴奋、快乐之余还是有些许的紧张和不适应。其中对教师的敬畏是主要原因。为了及时消除孩子心中对教师的过度情绪,也为了让孩子们正确认识师生关系,知道教师是爱他们的,愿意帮助他们的。我在此处播放课前录制好的任课教师录像。录像中教师们用轻松的话语、亲切的表情表达着对学生的喜爱、期盼。告诉孩子们老师愿意成为他们的朋友。我想这种方式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孩子对老师的紧张害怕的心理,让孩子们从心底里喜欢上老师。

在孩子们和老师建立彼此的信任后,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伴随舒缓的音乐和教师的动情解说,将孩子们置身于美妙、快乐的校园生活中。孩子们在这种气氛中自然会产生快乐的情绪,此时高呼:“我快乐,我是小学生!我自豪,我是小学生。”将快乐之情巧妙的渲染于课堂教学之中。

3、 心理疏导,解决问题。(预计用时15分钟)

通过上两个环节的教学,同学们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新的社会角色,并且为之高兴。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此环节的设计首先听一年级新生欣欣的的录音,孩子们在倾听的同时,也会有表达自己心声的愿望。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成为小学生后觉得自己哪些地方长大了?小学生活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让孩子们懂得,自己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游戏,而是要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然后出示高年级学生的照片,鼓励同学们都做优秀的学生。此环节的设计意为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当然孩子们的发展程度是不一的,交流也难免偏颇,此处我又设计了画心情脸谱这一环节,让孩子们对照提前放入课桌内的“调查问卷单”,依据自己平日的表现依次画上灿烂的笑脸、微笑的脸蛋和哭脸。低年级学生会喜欢这一环节,在轻松的画脸谱的过程中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孩子们的心理讯息,以便更好地疏通、帮助他们。

在孩子们明确自己的问题后,集体交流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4、故事励志,儿歌导行。(预计用时5分钟)

对于小学生而言,明白道理后贵在坚持,而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更需要长期不懈的严格要求自己。此处我出示拓展资源《铁杵磨针》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体会铁杵磨针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学习中必须有吃苦的精神,也必须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5、歌声寄情,情感升华(预计用时4分钟)

成长的过程中,有快乐。有喜悦。有悲伤。有愤怒,当然也少不了烦恼,再这几种情感之中,少了哪一种都不行,就像做菜的调味一样,少了一味调料就不会是成功的佳肴。告诉孩子们老师永远是他们真诚的朋友,有任何困难可以来找老师。师生随音乐共同唱《上学歌》。让快乐与爱弥漫教室,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

五、布置作业,巩固延伸(预计用时2分钟)

作业是对课堂的巩固和延伸,本节课我的作业设计是让学生对爸爸妈妈说一说成为小学生后的感想和打算;听一听爸爸妈妈小时候上学的故事。这样的作业拓展面比较宽,不会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情感。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一节课的袖珍版,是课堂精髓的体现。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师生活动等,用“快乐、自豪、认识自我、懂得坚持”等关键字板画出一个大大的笑脸。简明概括,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获得更鲜明的印象。

拓展资源

为了让孩子们在日后能够以积极地心态面对学校生活,也为了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学习生活中的乐趣,我提供的课后拓展资源为1、提供班级博客网址,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记录校园生活点滴。2、推荐《一年级的小蜜瓜》、《一年级的小豌豆》两本书籍,鼓励亲子共读。

小学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专题教育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善于行动起来

教学手段: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只是站在那眺望大海,你永远无法到达彼岸。仅仅站在那仰望山巅,你永远无法攀上高峰。别在徘徊观望中懊恼后悔,别在时间的岸边看他流逝。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己实现。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心动赶紧行动。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浇灌出成功的花朵。

二、观察体验,观察岛

出示图片:

这幅漫画告诉我们什么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活动体验,活动营

1、勿再徘徊

在班级内进行一次“心理课堂小天使”的招募,报名时间只有五分钟,看有多少同学报名。

招募

职务:心理课堂小天使

条件:懂得心理学小知识的同学

报名地点:讲台前

有神秘大礼包哦!

你是否渴望神秘大礼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第一个报名的吗如果不是,你有什么顾虑你是否为自己感到惋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你的学习中,是否有很多没有实践的想法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星面对面

模拟电视访谈,邀请班级几位“学习之星”上《明星面对面》栏目做客,请他们谈谈“心动不如行动”的学习经历,分享个人经验。其他同学模拟现场观众,与他们面对面、零距离地交流。

四、课外拓展

在心中许下一个有关学习的愿望,勾勒一个本学期你期望打到的目标。然后轻轻地告诉自己:“心动不如行动。”

立即拟定执行方案,请爸爸妈妈评估方案并帮组修改。最后形成确定的执行计划,并签上自己的承诺。期末与爸爸妈妈一起评评计划执行的结果。

小学说课稿 篇7

一、说课

1、教材

通过第9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懂得“好的生活不能坐等得来,要靠勤劳的双手”,通过第10课的学习,学生应该知道“不断动脑筋,找出缺点想办法,才能使生活用品不断改进”,而本课是对第9课和第10课的综合和提升:让学生从故事和实例中明白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改进用品、改善生活都离不开这两件宝,只有用好这两件宝,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2、学情

通过第9、10课的学习,学生已知道双手和大脑的用处,但对于大脑和双手哪个更重要不太明确。

3、教学目标

知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初步懂得只有手脑都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尝试动手、动脑来改善和促进自身的进步。

4、教法

“生活性”和“活动性”是二期课改的灵魂。在设计教学时,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活、现实生活“做文章”;采用辩论、辨析、实践等活动让学生逐步明理。

5、学法

实践体验法:当学生懂得了只有手脑都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后,通过“变魔术”的游戏使学生体验运用两件宝取得成功的喜悦。

6、实施: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目标为“知道每个人都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初步懂得双手和大脑对人们非常重要;体验运用两件宝取得成功的喜悦。”第二课时目标为“联系实际,让学生懂得只有手脑都能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尝试动手、动脑来改善生活和促进自身进步。”

对于儿童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只有引导儿童学习和学会创造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因此,教学时我将学生已明白的道理(通过以往教学)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使教学的全过程体现为生活化德育。如:在教学的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复习的环节,唤起学生的记忆,随即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辩论——手和脑究竟哪个重要,等学生明白道理后,又拿出现实生活中一些错误的认识让学生辨析,进而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到两件宝缺一不可。

活动化教学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体验活动。如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发给每一个学生一张彩色纸,让学生动脑动手做“变魔术”的游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到:双手和大脑人人都有,我们只要充分用好这两件宝,才会创造出更好的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体验者和创造者。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2)初步懂得只有手脑都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3)尝试动手、动脑来改善和促进自身的进步。

2、教学内容:

利用教材中的“故事园”、“小舞台”、“聪明豆”等完成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

双手和大脑这两件宝一个也不能少。

4、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

整堂课突出“活动性”,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明理益智。

5、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彩色纸

(2)学生:剪刀

6、教学时间:

两课时

7、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教时

活动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们,丁丁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通过第9、第10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丁丁每天早上喝牛奶、吃早餐,放学回家看看报纸;他们家的电视机也从爷爷、奶奶时的12寸黑白电视机到了现在的43寸背投式彩色电视机。

那么,你们知道丁丁家的幸福生活是靠什么得来的吗?

2、揭示课题:对呀,幸福生活是靠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大脑和双手就是我们人类的两件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课《人有两件宝》。

3、齐读课题。

活动二:听听说说探究明理

1、大组讨论:这两件宝贝谁更重要呢?有一天,“大脑”和“双手”为这事吵了起来,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自由组成“大脑队”和“双手队”进行辩论。

2、故事明理:他们各有各的说法,谁也说服不了谁,我相信小朋友听完《阿勤和阿聪》的故事以后自然就有结果了。

(1)听上半部分故事:

讨论交流:阿勤双手这样勤巧,做了这么多凳子为什么一个也卖不出去?阿聪这么聪明设计了这么多凳子草图,为什么只能挂在墙上自我欣赏呢?

同桌讨论:怎样才能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你们能不能帮他们出出主意?

(2)师简述半部分故事:

阿勤和阿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久,阿勤学会了设计,阿聪学会了制作。后来,他俩索性合作开了一个作坊,生产出来的凳子既美观又实用,大受欢迎,人们排着队争相购买。

现在你能说说手脑哪个更重要了吗?

活动三:学习儿歌巩固道理

1、出示儿歌

2、跟读儿歌

3、齐读儿歌

活动四:辨析真伪再次明理

1、辨析主题:有人说科学工作者只要动脑就行了,清洁工人只要动手就行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2、小结明理:对呀,科学家要动脑思考,但也离不开动手做实验;清洁工人动手打扫也离不开动脑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活动五:手脑并用体验感悟

1、动手实践:双手和大脑人人都有,只要我们好好利用他们就能学好本领,做出成绩。接下去,就让我们动动脑、动动手,把我们手中的纸变长。只能用剪刀剪,不能用别的工具。

2、总结提升:刚才,小朋友们先通过大脑想办法,然后又用灵巧的双手配合着大脑的想法,把纸变长,真了不起。是的,做任何事都离不开手和脑,愿我们多动手,勤用脑,用我们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谱写生活最美好、最动听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