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学君>演讲稿>说课稿范文>

实用的小学说课稿集锦四篇

说课稿范文 阅读(2.4W)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小学说课稿集锦四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夏夜多美》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5课,这组教材的主题是“夏天里的趣事”,以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为体裁。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夏天的特点。 《夏夜多美》这篇文章写的是发生在夏天夜里的一件事: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里上不了岸,美丽的睡莲和善良的蜻蜓毫不犹豫地帮助了蚂蚁。蚂蚁回家了,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关于助人为乐的故事。但是作者选用童话的形式,选取了蚂蚁、蜻蜓、睡莲为主人公,以星星为见证人,让这静谧的夜晚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是美好的事。教学目标如下:

1、会认“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多种形式地读,初步感受夏夜的美,不仅在景,更在心灵。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重点。其中“感、睁、激”这几个字,生活中不常遇见,是认读的难点,而“他”与“她”的“也”字是写字教学指导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表演朗读法,并辅以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1、表演朗读法: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为他们提供主动感知、积极思考、体味成功的平台。表演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指导表演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形,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及神情,学会想象与表演。

2、情境教学法:这个情境是怎么创造的?主要是通过电教法和头饰表演法达到的。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无论如何强调调动所有感官的必要性都不为过。这节课,通过动画制作,让学生边看边读、边听边观察,加上优美的乐曲做中介手段,以动物头饰为媒介,让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的情境。

本课的学法指导重点放在:朗读表演法和合作学习法。

朗读表演法。这与教法是相呼应的。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表演是建立在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

三、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复习旧知导入:

1、“夏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谁能用我们刚学过的《识字4》里的句子告诉大家,那些可爱的动物最爱干什么?”这样的导入新课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复习知识,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二是本文的两个主人公,在《识字4》里都有提到,能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2、老师说:“这些动物真有趣。今天,有两位还来到我们的教室呢!看看他是谁呢?”这个时候,把蚂蚁和蜻蜓的图片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和小动物打招呼,认读“蜻蜓、蚂蚁”四个字。人教版教材一年级的识字量很大,教师一定要利用或创设各种平台让生字复现,以达到熟识与巩固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2、听看结合,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动画,配音乐,渲染烘托气氛。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说出本课讲了哪几种可爱的小动物,贴出图片,再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这些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在反馈说的时候,让学生说清所发生的事,其实也就是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把握。

3、在让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做到:一要求明确:

(1)认真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一次读不通再读第二次;

(2)读好课文,想想哪里最难读的地方,再读上一次。

(3)读通课文后,想办法记住本课要认读的字。

二要给足时间,对于低段的孩子,学习课文能力不强,不给足时间,将学会偷工减料,无法达到自读自悟的效果。

4、学习生字: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识字环节,对于一年级下册的孩子,他们掌握了较多的识字方法,而且有了一定的组织能力,这个时候让他们小组合作识字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学习方法常会流于形式,因此在组织学生自主识字,一定要做到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分工明确,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如:组长管纪律,组员有的管理生字卡片,有的记下好方法,有的记下难以识记的字。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每一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才能和谐地交流、合作。

5、交流反馈生字学习情况。

在反馈交流时,除了让学生提出难记的字时,还要让学生反馈,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生字,这样做:一是让学生学会倾听,二是偿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学生介绍的好方法中,这些好资源教师不要浪费,要进行总结、强化,让学生逐步掌握更多的识字方法。

如:歌谣识字:

(1)目争睁,月要腰。爪巴爬,日寸时。两字合一字,好记好认识。

(2)感谢要有心,诚心才感人。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

猜谜识字:

(1)根:很字两人离,木棍左边立。

(2)非:一排小朋友,个个背着手。一排变两排,看看没有手。

做动作识字、偏旁归类识字熟字带生字:

(1)莲:草字头,是植物。小草绿,荷花红。最美丽,是睡莲。莲叶绿,莲花红。

(2)激:洒水泼水三点水,石落水池激起水。水池水多石头大,激起一片水花花。

(3)趴:足字旁,在左边,一撇一捺右边站。跑要足,跳要足。蹲着趴着都要足。

(4)急、感:心字底,下面站,不慌不急心不乱。学朗读,要动情,读出感情才好听。只有及时鼓励,让学生不断体验到主动识字的乐趣,学生才会更爱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读准读通:

朗读是传统语文学习的方法。作用在于: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这节课,教师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带领学生去读。

边播放夏夜的美景,并用优美的语言边描绘:太阳公公还依依不舍的留在天边望着人们,不肯离去;夜神急了,推了他一把,把他推下山去了,顺手一拉黑被子,于是夜幕降临了。那些闪烁不定的星星多像一只只淘气、幼稚而又充满神秘智慧的眼睛。它们仿佛在和我们玩“藏猫猫”的游戏。它们凭着自己灵巧的身躯,东躲西藏,时隐时现,十分有趣。在这样美丽的夜空下,小动物们上演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哪列小火车愿意把这样故事跟大家讲一讲?

“讲故事”可是低段孩子最喜欢的事儿了,被美丽的夜景一渲染,把他们读的欲望激发出来了。兴趣激起来,教师不忘了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再准备一下,好让火车开得更顺利,这样孩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又加深了一步。

这样的读还是不够,可以再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话找出来好好读一读。这也是为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表演做好准备。

(四)学习课文的1—7段:

这几段话中,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因此朗读的指导非常重要,其中动词的学习也是重点。

师朗读引入: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是怎么回事呢?谁来告诉我?请学生来读2——6自然段的内容。

再用一个问题:睡莲和小蚂蚁在说什么?请与同桌练读他们的对话。(指名读对话)

再用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文本的理解。

(1)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什么啦?

(2)这时候,小蚂蚁什么心情?

(3)从睡莲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用动作来表示吗?

同时表演朗读,如果尽是就文本而言,会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因此,这时教师指导学生研究讨论每个角色的语气怎样读,并尝试给这些角色设计表情动作。

如:睡莲姑姑(奇怪的问):“小蚂蚁,你怎么了?”

小蚂蚁(揉揉眼睛,伤心的)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让学生尝试添加提示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给“人物”设计表情动作,添加不同的语气词,使课文变成了童话剧。由于是自己创造的成果,学生会读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

经过这样的教学后,为孩子的表演朗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个时候,可以让孩子寻找伙伴,边读边演课文,并且提醒他们,表演是为了更好的朗读课文。同时要求表演时要做到自信、大方。

再请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了课文之后,再进行齐声朗读,把书香课堂推向一个高潮。

(五)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生字教学“多认少写”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点,这样的编排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生率很高。

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次采用实验法研究记忆,发现了遗忘曲线与分布复习的规律。他发现,被记忆的材料在第1个小时之内遗忘非常快,以后逐渐平坦。尤其是在前20分钟,遗忘率高达58.2%,因此低段语文的识字教学在一堂课之内一定要安排复习巩固的环节。 在复习阶段把游戏引入教学实践,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根据这样的规律与学情,在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

1、给星星找朋友:这些字宝宝带着他的拼音出去玩,一不小心,走丢了,这下坏了,他们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急得要哭了,谁来帮帮他。虽然同样是把生字和拼音连线,但是换成说教叫生字叫自己的名字,学生兴趣可提高了。

2、给字宝宝找伙伴:“莲”宝宝乐了,他说:原来我的名字叫“莲”,可是他又烦恼了:谁是和我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呢?谁帮我找一找。其实这是让学生给生字组词。然后再说:其他宝宝非常羡慕“莲”宝宝,谁也能帮帮他呢?

3、经过你们的帮忙,字宝宝十分高兴,现在谁如果能用上这些词语宝宝说一句话的话,那它就会从黑板上跳下来和你回家了。这些复习形式学生所喜欢的,比起用直白的话说给生字组词造句,这样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让他们开心的学,学得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应该让学生第一次抄写词语的时候,做到准确无误。错误的印象一旦先入为主,那么后面的纠错就会事倍功半。因此,在写字教学时,不仅要指导学生去读帖,教师要先读帖。

本课四个要写的字中,“送、过”二字带走之,可联系第九课“连、远”二字的写法,教学这个偏旁,提醒学生:“横折折撇”写时要稍短一些,其次是最后的“捺”,最后的小脚要抬一抬。;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可以把“她、他”作为重点进行指导,重点指导“也”字的写法:(1)横折钩的横要往右上斜,但不能写得太长;(2)竖要写得高一些;(3)竖弯钩要拖长,出钩前,先回锋。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文本多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篇板书,我抓住文中的几个动词,再现了睡莲救小蚂蚁的情景。从而辅助于教法的实施和方法的落实,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标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和条理性原则等。

夏夜多美

蚂蚁:哭、趴、连声说

睡莲:睁、看、问、弯

本堂课,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饶有兴趣的读、想、演、议、写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运用多媒体,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课文。总之,本堂课,教师是扎扎实实教语文,学生是实实在在学语文,由于教师关注到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语文,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

课文采用科学言语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即与课文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这篇课文的大部分生字都集中在第一自然段,学生读顺了第一自然段,接下来的阅读就容易了。本课难读的是第四、五自然段的两句话。前句讲小松鼠始终没看见花生的果实,间接地说出花生的果实不是结在茎上的这一特点,后一句讲小松鼠弄不明白,自己每天都来看花生,花都落光了,怎么没见一个花生,于是独自猜想:是谁把花生摘走了?以学生现有的水平及对花生的了解应该能够感知。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能认识12个生字,并能理解和运用“格外”、“自言自语”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产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认识要求认的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能够对观察事物产生兴趣,学会观察事物。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一年级小同学比较活泼,富于想象力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法:

,我采用了法进行教学。

一是在活动与生活中创设情景,情趣教学

教学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教学《礼物》我在一下来两方面作了努力:

(1)让学生参与猜谜,激发学习情趣。

谜语学生对花生比较熟悉,而且又是最喜欢参与的活动,通过谜语唤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容易入情入境。

(2)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调动多种感官发挥想象。

在理解“自言自语”词语时,引导学生在自己完成一件事情遇到困难,而旁无他人时会说什么,说说看,然后接着点拨,这就是“自言自语”。

二是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合作学习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合作,读通课文。学生读通后进行激励,师生互动调动学生情趣。

(2)表情朗读,体验真情。

品读课文,越是细细品味,越能够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内涵。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之后,进行朗读指导,并鼓励学生有个性朗读。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发现法、合作法、比较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的指导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谜语导课

我认为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如一开始我会问学生:喜欢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猜猜是什么?接着由孩子们喜欢吃花生引到松鼠也喜欢,就把松鼠想吃花生的热情与自己的心里结合起来,拉近孩子与小松鼠的距离。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最初接触课文,学生只要能读正确,读通顺就可以,读之前交待一下学生读书的一点要求,教给孩子读书方法:比如,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发现易错字,多音字圈起来,告诉大家……

2)个人检查读时,抽几个小朋友分段读书,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相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什么。

3)让学生评价学生。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4)一起说说自己都读懂了什么,让学生知道课文的大意,提高总结归纳能力。

3、字与文相结合,在合作中学习。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一)注重识字形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告诉我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使学生有这样的愿望,我觉得识字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在教案中,我设计了这样几种形式,首先是小组交流识字情况,然后小组把好的识字方法推广到全班。在巩固识字阶段,我设计了“小松鼠过河游戏”、“花瓶开花”等游戏,最后围绕课文内容自编了一首带有本课生字的儿歌。同时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把字带到文中去,理解生字在文中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激情,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同时学习中也加入了合作学习,让识字在游戏中完成,让识字在理解中升华。

(二) 注重在合作学习中朗读与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人们都知道“一千个观众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阅读文章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是教师应把握住的。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起来发表意见,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在刚入学不久,就把学生的独到意见扼杀在摇篮里。在教案中,我只设计了教师的导语,而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从读中悟,让学生参与评价。同时为加强小组的合作性,我设计了每组辅导一名学生参加朗读比赛,组织记者招待会让优胜学生谈体会,这样的设计不仅练习了朗读,也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

新教材注重了图文并茂,所以学生爱读。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透过观察了解文章内容,透过文章内容想象文章以外的内容。教案中,我让学生观察“花生开花”图,引出“格外”、“鲜艳”一词,引出松鼠与鼹鼠的对话,引出松鼠高兴的心情,观察“小松鼠疑问”图,引出“奇怪”和“自言自语”,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花生到底到哪儿去了?

(四) 注重课内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教案中,我还设计了续编故事和了解还有哪些植物的果实长在地里。这实际上是让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4、指导读书

通过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变成文中人物,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进行感情读书。

5、学会观察

写一块“观察日记”下节课看看谁观察地最仔细,评一为“小小观察家”。引导学生要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做个有心人。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课程资源分析

(一)说教材

《小雨沙沙》是选自于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音乐湘教版第二册的第四课,歌词生动、形象,主要以拟人的手法向孩子们渗透了种子的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知识,富有寓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我还准备充分利用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理想情操的教育。

歌曲全曲分为四个乐句,第一、二乐句变化重复的手法用××│××│×××│×××│节奏生动地描述了小雨的“沙沙”声,第三、四乐句采用紧缩的手法,表现了种子要发芽生长的迫切心情。本课授课时间为:一课时。

(二)教材编排意图及前后联系

《小雨沙沙》是第四课《小雨沙沙》中内容之一,上节课在学习第三课《农场的早晨》里,教会学生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后,本节课继续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美妙的声音,与一节音乐欣赏《春雨沙沙》的教学相衔接,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本课时教学对象是那大九小一年级学生,学生来自学校周边的宿舍区。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学习,学生已掌握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歌唱能力和表现的欲望,但毕竟年纪小,贪玩、好动等特征明显存在。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接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等,并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这样,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就可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良好的教学过程应体现为各种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活动,包括音乐鉴赏、表现、创造等活动”结合这一理念我制定本课目标为: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讨论,感受春天,了解春天,并懂得种子的发芽成长离不开雨水科学的道理。

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用亲切、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⑶(情感与价值)让学生通过感受春天,培养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课程资源分析,围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制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引导学生用整齐柔美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三、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这一特点,我主要综合运用了谈话法、猜谜法、趣味性教学法、创设情景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说学法

由于一年级这学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这一身心特点,我通过歌舞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把无目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动”使他们在无意的“动”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通过自我展示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需要我使用的教具和学具有: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卡片、头饰。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程序包括八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唱歌曲——展示学生自制乐器,并为歌曲伴奏——合作表演——互相评价——课堂拓展——总结。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首先听音乐进室:播放儿歌《可爱的蓝精灵》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伴随着音乐进教室。

[设计意图:播放轻松,愉快的歌曲,渲染气氛情境生情。]

(二)导入环节

以春天主题为切入点,引出歌曲《小雨沙沙》

1、朗诵古诗《春晓》,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切入,自然而然引出春天主题。

2、说春天——让学生自由说说春天的景物特点进一步了解春天。

3、看春天——用课件展示春天里花、草、树、鸟、人们劳动的图片,直观感受春天的景色特点。

4、律动——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老师扮演春姑娘角色,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律动。

[设计理念:生动的导入新课,能给人以美妙的享受,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能激发兴趣,保持兴趣,再生兴趣,能点燃求知的火花,它是连接下一个环节的纽带使一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也为以下的教学作了铺垫。]

(三)学唱歌曲

1、熟悉旋律

①初听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印象。

②给歌曲贴卡片:引导学生听旋律把卡片上的音符按旋律顺序贴好。

③模唱歌曲:引导学生用“沙沙”声模唱旋律。

④节奏训练:引导学生拍二拍子,感受二拍子的强弱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贴音、模唱法、跟唱法熟悉歌曲旋律,并能感受二拍子强弱特点]

2、学习歌词

①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②设计提问:“春天来了,一颗小种子睡在土里醒苏过来,它觉得有点渴,谁来帮帮它?”“他们在说什么悄悄话呢?” “春姑娘给小种子带来最珍贵的礼物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歌词,体会拟人的手法,从而知道种子发芽成长离不开雨水的科学道理]

3、演唱歌曲

①听唱法

②学唱法

③情感处理

通过启发提问:“小雨是细细的我们应该唱得怎样?种子唱着甜甜的雨水多高兴,它说话的声音会怎样呢?我们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来唱呢?”

[设计意图: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启发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到了歌曲中活泼亲切的情绪,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展示学生自制的乐器,并为歌曲伴奏

1、辨听乐器音色:老师拿出三件打击乐器让学生听辩其声音,并选一种给歌曲伴奏。

2、自我展示:学生上台展示自制的乐器。

3、节奏训练:出示节奏型×× ×××× ××× × 用自制乐器沙锤给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学会听辩乐器声音特点,并能用自制乐器给歌曲伴奏,潜移默化对节奏进行训练。]

(五)合作表演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小雨点、小苗角色进行歌表演。一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老师给出3分钟学生让学生为上台做准备并下去指导。

[设计意图:提倡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创造力和表现力,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

(六)、互相评价

新课程指出评价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还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管理的作用。

这一环节我紧紧围绕“歌表演”这一问题,检测学生对本课内容是否掌握,在评价过程中,可采用自评,他评和互评等形式,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部参与与评价。通过评价,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提高自身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七)、课堂拓展

教师鼓励学生上台进行综合表演以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春天如:朗读、演唱、舞蹈、画画等。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不同形式表演,激发对春天喜爱之情]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小雨沙沙》这首歌曲,学会了演唱歌曲和用动作表现歌曲,还学会了运用自制的乐器给歌曲伴奏,而且懂得了种子发芽离不开雨水的科学道理,而你们也像一颗颗小种子,你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祖国……所以,我们要从小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老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懂得感恩与回报,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六、板书设计

《小雨沙沙》

一、重点对比句53│53│11 1│11 1│

53│53│22 2│22 2│

二、艺术指导53│53│222│ 222│

种子种子在说 话在说话

三、节奏训练××│××│×× ×│×× ×│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洁,一目了然,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达到教学目的。]

小学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大家早晨好!今天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8课《小鹿的减法》的第二课时,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小鹿和獐子都遇到了出行的困难,面对困难,他们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最后小鹿成功了。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毅力,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根据本节课内容,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解课文内容,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毅力,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2.“区别大着呢!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这句的深刻含义。

3.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在教学时,采取多种读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突破重难点,从而领会文章的中心。

18、《小鹿的减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毅力,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2、默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理解“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

1、板书题目,齐读。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同学们认真听,听后评议

2、全班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最后小鹿造桥的愿望实现了吗?它是怎样造桥的呢?

3、全班交流、汇报

三、感悟理解,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出示挂图,要求边读边观察:课文中哪几自然段描写了这幅图呢?

2、说一说。观察课文插图,说说画面内容。

3、演一演。小组内分角色表演獐子和小鹿的对话。

4、个别小组上台表演。

5、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①读一读这句话

②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③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句话

④练习朗读

6、小鹿成功了吗?他为什么能成功呢?

7、读一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创造想像:一年后,小鹿和獐子在桥边相遇,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些什么呢?

五、教师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六、分角色朗读全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七、板书设计

18、小鹿的减法

小鹿 造桥 成功 (坚持到底)

獐子 铺路 失败 (半途而废)

《小鹿的减法》教学反思

《小鹿的减法》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小鹿和獐子都遇到了出行的困难,面对困难,他们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最后小鹿成功了。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毅力,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采取多种读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小鹿的:“从今天开始,我要开始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从而让学生突破重难点,领会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