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学君>演讲稿>说课稿范文>

实用的小学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说课稿范文 阅读(7.85K)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小学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分一分》一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刚开始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时是很困难的,所以在第一次出现分数时,通过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的阐述、确定的依据及落实的设想: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及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与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分数的产生与应用过程中感受分数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二、对学生状况的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一些量;但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大半等概念,这就决定了学生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他们的年龄决定了其认识事物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他们好奇心强,渴望认识新事物,喜欢尝试,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分、折、涂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方法实施教学。

三、教学法及手段

1、教学方式: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作用,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媒体辅助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达到帮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学习方式:

新的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转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活动一:分苹果

1、让每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2、接着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一半)

这个一半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讨论,但是,“半个”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并把自己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活动二:折圆

让学生拿出圆通过对折,折出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建立1/2的表象,还使学生知道现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是1/2,利用1/2教学分数的写法。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在横线的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在横线的上面写1表示取其中的一份。

(设计意图: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生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了新理念。)

活动三:涂一涂

出示一些彩色的图形,让学生涂出它的1/2。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涂一涂,进一步体会到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片树叶、半张纸、半件衣服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活动四:折喜欢的图形

让学生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中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同时与伙伴交流。鼓励孩子进一步折纸,探索出1/3、1/4、1/6、1/8、1/10、1/12等,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新分数的理解。最后得出:像1/2、1/3、1/4、1/5、1/10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并由孩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学生明确了分数的概念后我指着其中的一个图形(电脑出示)问:“看到了这幅图,你都想到了什么?(阴影部分表示1/3,在图形中找到了另外2个1/3,一个1/3是1/3,2个1/3是几?3个1/3就是这个圆。

(设计意图:传统的教材采取的是小碎步式的教学,在这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给学生较大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教材例2~例5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联系生活、拓展新知

练习设计力求作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针对性强,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我除了利用好书本的习题外,还精心设计了写数()、涂色()、判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最后为学生设计了一道拓展思维题,接着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根绳子,反复对折。通过反复对折得出: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所占的就越少。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这样既保证了全体的达标,又促进了个性的发展。)

(四)、归纳整理、评价总结

学生自己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此环节这样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的能力。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 教学内容:校园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二 教学目标:

1、 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对学生进行校园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和交通安全等教育。

3、进让学生了解常遇到的安全问题及注意事项,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校园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并出现危险的情况下保护自己。

三 教学过程:

导入: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将一起开始快乐而有紧张的学习生活,在开学之初,我们首先要提的就是安全,因为不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希望你们安全的生活和学习。

一、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作为小学生,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注意安全?

2、集体归纳:

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

3、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别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叫注意安全。

二、交流安全注意事项

(一)人身安全

在校安全问题

1、按时到校离校

学生上午上学时间是7:40,中午是1:50,不得提早到校,进校时应衣着整洁,穿好校服,佩戴好红领巾,背好书包。

放学及时回家不耽搁,不得随意在学校逗留。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因病、因事做好请假手续,不随便、无故缺课,不旷课。

2、课间纪律

课间在班内或楼道内不做危险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行;上厕所或者打水做到文明有序。

3、不去危险场所,专用教室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4、上学不带危险用具,手工劳动如需带剪刀类用品,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使用。

5、劳动时,不挥舞劳动工具,以免误伤他人;

6、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

7、课外不玩火,不随意动学校插销和电器……

校外安全问题

1、 放学直接回家,不在校外逗留,有事延迟回家必须和家长打招呼。

2、 不去危险场所游玩。

3、 不去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场所。

4、 不与陌生人来往,遇到主动搭讪的陌生人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二) 食品安全教育

1、 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

2、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3、早餐尽量在家里吃饭,尽量不买校外食品,除水果外,不得将零食带到学校。

(三)交通安全

1、行走时应怎样注意交通安全,并联系实际当前学生行走时存在问题。

①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靠路右边走。

② 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列队行走。

③ 穿越马路,要走斑马线。

④ 遇到“红灯”要停止,做到“红停绿过”。

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

⑥ 不能在马路上逗留,玩耍、打闹、追逐。

2、骑自行车安全常识,并指出学生骑自行车存在的问题。

①不在人行道上骑车,应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行驶。

②横穿马路减速、观察或下车推车过路。

③转弯时减速,观察并打手势。

④不要双手离把,不要并肩行驶。

⑤骑车不打闹,不追逐。

⑥骑车不要攀扶机动车辆。

列举一两个重大交通事故案例,教育学生重视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四)防火自护、自救安全教育

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佳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意外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庭火灾要注意什么:(师生共同)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找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我们的做法:

a特别是平常我们看完电视之后,只用遥控器关电视其实此时的电视仍处于待机状态。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定要亲手把电视机关上。并拔掉插头。

b电火箱用完后,一定要把插头拔掉,不要让它处于保温状态不管,这是最容易发生火灾的。本班毛同学就是这种情况造成的。

c,提醒老人,因年老易忘事,一定要他们仔细检查,并把我们今天学的告诉他们。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雷电时,应关闭正在使用的个种电器。特别是电视机。

(6)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设法及时关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7)发现有老化爆皮的电线应及时向家长反映。并要求他们换掉。

2、煤气的泄漏以及用吹风时造成的火灾。

3、小心使用打火机不让小孩玩弄打火机。

三、同学谈一谈自己在那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今后还需要注意。

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四、小结

同学们,安全无小事,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提高晶体,并且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我们就能健康的成长,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同学都能做到。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1、 教材内容

《游子吟》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导读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2、 本节课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体会母亲对游子的爱和母亲的无私的爱。由于学生对母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理解、体会母亲的爱应为本文的重点。

3、 本节课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重点掌握理解诗意及诗的写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让学生清楚如何报答母爱,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写现代诗。

〈3〉 情感目标:通过能力目标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挥想象的能力。

二、说程序

1)导入

同学们都体会过母爱。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话:一提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有所感悟。

2)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以“苦吟”著称。

3)诗的分析:

首先贯串诗意,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诗意。

问题设计:

(1)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4)小结,布置作业

三、说教法

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要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

(1)提问法:由于本诗是导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计: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朗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本文是诗读课文,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所以用此法。问题设计:

四、 说学法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提前收集材料)

2、 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3、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总之,本课通过巧妙设疑,多种教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实现了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说课题: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

2、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这节课的所学的内容是从整数到分数的一次数的概念的扩展,而且知识较为抽象。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学好这节课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教师有必要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

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判断、逻辑思维等能力。

4、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

5、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二、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的是故事化的激趣导入,给学生讲一个《小熊分饼》的故事。在故事中渗透“平均分”概念的回顾,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饼”,说分法。巧设认知的矛盾,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新知识1/2时,我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从分的过程中形成1/2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表述过程和表示1/2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明确分数的形成是从生活当中用整数不能表述时才产生的。接着,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去判断,从而形成“不是平均分的图形不能用分数表示。”教师帮助加上“暂时”,完善认识。也为接下去的教学作好铺垫。

3、生活化导引,继续自主探究:

光从书面上认识分数是不够的。因而,接下去我就引导学生到生活当中去找分数。(家中的大门、窗户、半月……)在学生表述完后,追问:“教室里的窗户有好几扇是有好几块玻璃的,我打开其中一扇,问‘打开的是整扇窗的____.’”让学生初步接触其它分数。

接着,我就组织学生自己想几个分数,请几位同学读一读后,再请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学具把其中一个分数表示出来。这样做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

小组合作完成后,再请小组代表汇报,这里要注意学生的表述是不是完整,让学生明确“______是_______的_______.”

认识了一些其他分数后,接下去利用学生展示过的学具,将上面的涂色部分再添上几份,同样让学生表述出来。这样让学生明确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

练习:将课后的练习2、3用投影片放出来,请学生口述。

4、巩固新知,文本练习:

分数的读法:课后练习5 请几位学生口头读一读。

分数的写法:课后练习6 请同学们用手指书空,明确书写顺序。

5、结合新知,拓展认识:

请学生观察出示的实物图,问:“这能用分数表示吗?”(暂时不能)

l “那你能猜一猜吗?”

l “谁能来证实一下你猜的准不准?”(折一折)

l “现在你们明白老师为什么要加上‘暂时’两个字了吧!”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不是平均分的图形,只有通过再次分,分的份数多了,才能将所取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6、回顾总结,口语表述:

通过最后一环节,请学生口语表述学会了什么,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说,达到总结的目的。

三、说板书:

板书很简洁,但重点突出、给教学带来很大方便,给学生的表述做出参考。

分数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把 一个饼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原来这个饼 的_____。(一半或者1/2)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几分之一。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意义,还是读写方法、计算方法,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本节课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他们基本上还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尺子、彩色笔。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因此本节课我使用的:

教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3)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4)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一个笑笑和淘气分食物的情境,4个苹果、2瓶饮料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可以得到2个苹果、1瓶饮料,分得的结果可以用整数表示,而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半块月饼,“半个”月饼是多少呢?能用我们学过的数表示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动手操作,构建新知”这一环节我又分四步组织学生学习。

(1)电脑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一半正好是两份当中的1份。这一份是月饼的1/2,另一份也是月饼的1/2,使学生明白

只要是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块月饼的1/2。使学生初步理解1/2的含义。(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我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先折一折,再用斜线给它的1/2涂上颜色。学生动手折纸并涂出所选图形的二分之一。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可能出现几种类型的正确折法。我先有意识地展示长方形的几种不同的折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

接着再通过几道判断题,使学生明白如果分成二份的大小不相等,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再次操作,创造分数

认识了1/2,接着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创造分数,彰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说一说还想认识什么分数,学生边说,老师边有选择地板书。同时鼓励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这样在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中,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含义。找一找分数王国里的分数(放主题图的课件)不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而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比较分数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学会自己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写、涂、说、看四种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能力。

A、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写,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的涂色部分。

做一做的第1、2题(数学书93页)

2、涂:看分数,涂颜色。(练习二的1、2、3题)

以上两个练习是最基础的巩固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形成技能。

B、应用练习、提高能力。

3、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4、看:涂色的部分大约占图形的几分之几?

课件依次出示图形,让学生看图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猜测与验证的能力,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

我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自我反思评价,师生互评,有利于建立学习自信心、主动性,体现评价的多样性。使学生了解分数不但表示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部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力求做到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小学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搜索网上资源》选自江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章。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浏览网站操作基础上而设立的更深层次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会利用网络搜索收集信息。建立学生对网络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学生掌握在Internet上信息搜索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2、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掌握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和保存网页信息的简单操作,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3.教学内容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网上信息搜索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会使用关键词检索信息,以及能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学习成绩也可能存在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三、教学思路:

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问问学生有哪些知道陶瓷的制造过程,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任务“做个小导游,给游客来介绍景德镇陶瓷的制造过程”,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如何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以查找“景德镇陶瓷的制造过程”为任务明线,搜索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搜索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在网上搜索“景德镇陶瓷”的有关信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四、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五、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3.综合运用,成果展示

4.分层教学、培养协作学习习惯 5.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6.课堂总结,再次深入展开 具体阐述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陶瓷的主要制作过程,最后展示景德镇的陶瓷图片。

通过多媒体播放的陶瓷的制造过程这一情境,利用学生对陶瓷的制造过程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介绍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站

(百度、谷歌、网址之家、新浪、xxx等)

2、任务一:自学搜索信息的方法

(1)分类目录搜索信息

利用“xx”查找“新浪新闻”、“ 联合早报”等。(任务1)

(2)关键字搜索信息

进入“百度”,搜索“景德镇陶瓷的制造过程”信息。自主整理出陶瓷的制作过程的文字信息(任务2 )

3、任务二:保存网页或图片信息的方法

保存搜索的“景德镇陶瓷的制造过程”网页、视频及图片等信息。(任务3)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明确教学任务之后进行尝试练习。通过一个个任务的抛出,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自主学习与自我探索之中。重难点部分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点拨、质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突破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3.综合运用,成果展示

转播学生作品,并对学生作品进行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学生将搜集到的各类信息整理成一份调查报告,以小组合作汇报或展开答辩会等形式。展示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与语文学科知识的结合,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4.分层教学、培养协作学习习惯

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我在提供的课件中的辅导区里明确分类,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调控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因为本节课的特点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在前一课学习过,因此本节课,教师讲解少,主要任务是适时适当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所以我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5.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另外一个任务:利用百度搜索景德镇的由来

这环节中,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先完成,让他们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课堂总结,再次深入展开

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并对学生在网络中产生的新问题到下一课再次展开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7.布置课外作业

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上课学到的知识在网上搜索自己的名字代表的意思,并整理成一段话在下节课中请学生表达出来。

五、教学反思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就越显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掌握了搜索信息和保存信息的操作方法及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大胆探索、相互协作的精神。

小学说课稿 篇6

本节课我分为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等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原地投掷垒球 游戏:击木柱

2、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新授教材。掷垒球是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也现代小学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之一。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逐步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形成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3、教学目标

新课程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是以“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锻炼方法,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解和掌握原地投掷垒球的一些方法,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技能目标:经历游戏活动的过程,掌握原地投掷垒球的基本动作,发展投掷能力。体验投掷活动的运动乐趣和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两腿用力的衔接和向前送髋的动作,掌握良好的用力顺序和正确的用力方向。教学难点是:用力均匀程度,动作协调连贯。

二、说学情

1、有利因素小学三年级学生个性天真活泼、好动,而且兴趣广泛,其模仿能力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所以在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我采用以游戏练习为主线,注重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

2、不利因素由于部分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技能基础,但是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产生满足而导致厌学的倾向,对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带来一定的阻力。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内容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说教法

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我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活跃单调无味的课堂气氛,同时结合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游戏竞赛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的学习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注重体现教与学合理的

运行机制,从而达到掌握技能和锻炼身体的目的。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主创新的意识。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再结合本课的任务和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贯穿于游戏中,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我分为: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开始准备部分

1、课堂准备活动

2、准备部分:掷纸飞机。学生动手制作纸飞机,在场地上放飞纸飞机,展示自己制作成果,同时为基本部分中的“采蘑菇”游戏作铺垫。这一节约为8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为“中”(为学生创造快乐愉悦的活动氛围,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本课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通过语言提示与诱导,让学生把纸飞机想象成为垒球,相互间进

行抛接性的练习。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敏捷的视力,激发学生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

2、让学生自主建立友伴,引导,启发学生创想多种抛接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进行“击木柱”比赛,在一定时间,以击中数量多的一组为胜,此游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采蘑菇”我们是建设者,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课堂上组织同学们扮演“采蘑菇”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不爱护自己的生活环境而随意乱扔垃圾,把我们美好的家园环境破坏,于是人们的生活周围也笼罩着一层又一层的环境污染的面纱??。为防止我们的地球环境急剧恶化,我们每个人要踊跃地加入到“采蘑菇”以及捍卫地球的行列中去。树立起同学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决心。这一环节约为28分钟,运动强度为“强”。

(三)结束部分

1、为恢复学习的心理和生理负荷,通过熟悉的音乐和轻柔的舞蹈动作进行放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

2、小结:总结本课的优点、缺点,以表扬为主。

3、收还器材。这一环节约为4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为“弱”。

《前滚翻》说课稿(体育)

一、本课教材:1、技巧:前滚翻; 2、游戏:轻物投准

二、教学创意:本课教学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以团结协作、竞争欢乐为主题,以游戏练习为主线,结合“三要”、“四自”的教学风格与特色,选用“一材多用”、“大容量、高密度、小强度”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学、学中玩。抓住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和学生实际,积极创造机会,自然渗透德育和运动保健教育。

三、教材分析:本课教材选自省编小学《体育与保健》第六册第六课。 主教材《前滚翻》是《大纲》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技巧动作的基础,也是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一种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是团身紧、方向正、滚动圆。本课另一教材是轻物投准。这也是投掷教材的基本内容。本课主要是学习正确挥臂姿势,屈肘向前,发展投掷能力。对学生进行投掷安全教育,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两个教材都为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素质。因此,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意运动保健,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运动基础较薄弱,侧重于感性。学生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奇、好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直观示范法,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运动保健,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保健与育人相结合。